奧地利精神病學傢,精神分析療法的創始人和精神分析學說的奠基者。1856年5月6日生於奧地利的弗賴堡羊皮商人傢庭,1939年9月23日卒於倫敦。自幼聰明好學,學會英、法、意、希臘、拉丁、西班牙等多種語言,廣泛閱讀各種古典文學名著著。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1881年3月畢業。初對神經病理學有興趣,從師於E.佈呂克。曾證明神經細胞和纖維是一個形態學單位。1885年任維也納大學神經病理學講師,同年到法國隨J.M.沙爾科學習半年,意識到神經癥病因中的性的因素。1886年婚後因傢庭經濟不富裕放棄神經病理學研究改做開業醫生。當時對神經癥無法治療,他受J.佈羅伊爾的啟發用催眠術進行治療有效,他發現神經癥的病因是仍在潛意識之中的幼年期的心理創傷,在催眠狀態下引導病人講出創傷體驗並宣泄瞭相當的感情,癥狀即可消失。後因用催眠法療效不持久,他改用在清醒狀態下的自由聯想法,即精神分析法,取得很大成效,這被公認為醫學史上專門心理治療的開端。在治療中他發現人的精神可分為無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三個區域。無意識中包含著不符合理性的觀念,它不時地要求在意識中表現。如果有一種壓抑力量不允許其直接表現,它便轉化為癥狀表現出來。他發現神經癥病人被壓抑在無意識中的病因都是在幼年期與父母間的性心理關系中形成的,從而發現人的性欲不是從青春期才開始而是和食欲一樣一生下即存在,經過口欲期、肛欲期和陰莖欲期諸階段到達青春期性成熟。青春期前的性欲為幼年性欲。陰莖欲期兒童對異性父母的性愛心理得不到妥善解決即稱為俄狄浦斯癥結,是成年後患神經癥的無意識根源。他還發現夢象是人無意識觀念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分析夢的真意是進入無意識的捷徑。因此,釋夢和自由聯想是精神分析療法的兩種手段。1923年後,他又提出人的精神結構分為原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他用這些理論分析解釋瞭夢,解釋瞭文學藝術傢靈感的無意識根源、宗教的起源和人類日常生活中各種偶然行為的無意識意義。因此,他的理論大大超出醫學的界限,成為解釋人類行為的一種學說,對理性主義是一個打擊。它從一開始就受到人們的反對和辱罵。將近10年間弗洛伊德在學術界陷於極端孤立。1902年後一些青年醫生跟他學習精神分析法,以後他的學說逐漸被人承認,迅速傳播,幾乎成為一種運動。弗洛伊德成瞭世界知名人物,被授予許多頭銜,享有極高的學術榮譽。1923年發現口腔癌癥,到逝世前做瞭大小手術30多次。1938年逃避德國納粹迫害遷往倫敦,直至逝世。弗洛伊德終生不脫離臨床實踐,逝世前兩個月還在女兒安娜的幫助下為病人做精神分析。對他本人和他的學說一直褒貶並存。崇拜他的人說他治學嚴謹,勇於堅持實踐得出的結論而不懼權威,也勇於修正錯誤,生活檢樸,作風單純。反對他的人說他主觀固執,難於相處,許多結論出自臆造。不管如何,他的學說已經對精神病學、心理學,心理衛生學、倫理學、人類學、文學藝術理論等領域產生瞭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釋夢》、《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性學三論》、《圖騰與禁忌》、《精神分析運動史》、《精神分析引論》、《自我與原我》、《精神分析引論新篇》、《摩西與一神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