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有過月經或月經週期已建立後又停止的現象。是常見癥狀,可由全身或局部疾病引起。年過18歲尚未來經者稱原發閉經,月經已來潮又停止6個月(或3個週期)者稱繼發閉經。妊娠期和哺乳期月經閉止屬生理現象。有月經但經血受阻隔不能流出(如處女膜或陰道閉鎖時)者稱隱經。閉經的原因有功能性因素,也有器質性因素,前者在於下丘腦-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失調。

  病因 月經是子宮內膜在雌、孕激素作用下發生生周期性脫落引起的陰道周期性出血。卵巢受腦垂體促性腺激素的支配,垂體又受下丘腦促性腺釋放激素的控制,卵巢性激素一方面影響子宮內膜的發育,另一方面又通過正負反饋作用影響下丘腦及垂體的活動。下丘腦-垂體-卵巢之間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中維持著動態平衡。下丘腦又受大腦皮質的影響,因此在大腦皮質到卵巢之間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都可破壞平衡,導致卵巢功能的紊亂。子宮內膜是經血的來源,因此子宮內膜的異常也可引起閉經。

  分類 閉經種類很多。

  陰道性閉經 又稱隱經。經血能正常產生,但不能從陰道流出。①處女膜閉鎖:若其他生殖器官正常,患者仍有月經,隻是不能自陰道排出,所以可出現周期性下腹痛脹而無陰道出血。陰道口可見處女膜無孔隙,甚至向外膨出或呈紫藍色,有時可在下腹部觸及包塊。②先天性無陰道。若子宮存在,功能良好,可出現與先天性處女膜閉鎖類似的癥狀;但子宮常發良不好,甚至缺如。前種情況可作人工陰道成型術,以後月經按期來潮,則人工陰道容易保持。

  子宮性閉經 子宮內膜缺如或發育不良、損壞,則難以產生正常的周期性變化,而致閉經。①先天性無子宮或發育不良。常伴先天性無陰道。常有骨骼及腎臟畸形。若卵巢功能正常,則其他第二性征良好。促性腺激素正常,染色體核型為46XX,需與睪丸女性化綜合征(一種男性假兩性畸形)等區別。②子宮內膜損壞或子宮切除後。子宮內膜可因結核性子宮內膜炎、產後或流產後嚴重感染或放射治療(如腔內放療)等而破壞引起閉經。過度刮宮致宮腔內形成瘢痕及粘連引起閉經,即阿舍曼氏綜合征。宮頸口經創傷形成粘連,也可影響經血排出,甚至引起周期性腹痛。手術切除子宮即無月經。③子宮內膜反應不良。哺乳時間過長或長期服用避孕藥,可使子宮內膜過度萎縮而出現閉經。

  卵巢性閉經 卵巢因疾病、損傷、早衰、切除,致性激素不足或不能產生,則子宮內膜不能生長,亦無周期性變化及剝脫。①卵巢功能損壞或切除。如放射治療、炎癥或腫瘤,均可影響卵巢功能。手術切除雙側卵巢即不再來月經。②先天性無卵巢或卵巢發育不良。常因染色體異常引起。如特納氏綜合征,臨床表現為第二性征缺如,毛發少、蹼頸、肘關節外翻、乳頭外移、盾狀胸廓和原發性閉經,核型為45XO。③卵巢腫瘤。如卵巢門細胞瘤、睪丸母細胞瘤,能產生雄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引起閉經;有些卵巢腫瘤如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等,產生雌激素過多,也影響排卵,引起閉經。④多囊卵巢綜合征。臨床常見。主要癥狀為月經失調(大多數表現為繼發閉經,少數為原發閉經,有時表現為功能性子宮出血)、多毛(中國婦女多毛癥狀不嚴重,可見到胡須,乳暈四周有長毛,腹壁絨毛多,外陰部毛分佈到大腿根及肛門四周)、男性化、不育及肥胖。雄激素水平高,因此卵巢變硬。病人的促黃體生成素(LH)增高,黃體生成素與促卵泡激素(FSH)比值增高,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較高。⑤卵巢功能早衰。40歲以前卵巢功能衰退,月經閉止。此癥多與遺傳有關,卵巢中卵子先天不多。也可後天發生,因病毒感染、接受放射等卵子遭受破壞而引起。功能衰退的程度不同,少數患者經治療後已妊娠。

  腎上腺性閉經 腎上腺病時全身各系統(包括生殖系統)會出現功能障礙。①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即艾迪生氏病。閉經常出現在此病晚期,有皮膚色素沉著等。②腎上腺腫瘤或增生。由於雄激素分泌過多所致。(見腎上腺皮質疾病)③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腎上腺分泌雄激素過多,除閉經外還有男性化表現,稱庫興氏綜合征。

  垂體性閉經 垂體疾病影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並通過卵巢影響月經。①垂體損壞。常見的有希恩氏綜合征,發生在產後大出血休克後,垂體前葉缺血壞死,功能低下。典型癥狀為產後無奶、閉經、無力、淡漠、無欲、毛發脫落、皮膚失去彈性、器官萎縮、低血壓、低血糖,腎上腺最易受影響,性腺次之,甲狀腺受影響最少。輕癥及早治療尚能通過代償再生而治愈,嚴重者需補充所需之激素以減輕癥狀。②垂體腫瘤。最常見的是泌乳素腺瘤,因催乳素增高而引起閉經,常伴隨溢乳癥狀。腫瘤系良性,直徑小於10mm稱微腺瘤,長大時產生頭痛、視力減退。X線斷層攝影及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能協助診斷。③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功能低下,如空蝶鞍綜合征,由於垂體柄所在的鞍隔孔較大,因此蛛網膜下腔間隙擠入垂體窩,腦積液壓迫垂體及蝶鞍,造成垂體功能低下、蝶鞍擴大等。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能與微腺瘤鑒別。

  下丘腦性閉經 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垂體門脈系統入垂體,使垂體前葉分泌促性腺激素。下丘腦疾病可影響垂體,進而影響卵巢引起閉經,下丘腦性閉經甚為多見。精神神經因素、藥物等也可以影響下丘腦,引起閉經。①精神及神經因素引起的繼發閉經。常見,如精神緊張、恐懼、憂慮、精神病、環境改變、地區轉移以及寒冷刺激。刺激強弱不一,個體反應亦有差異。②神經性厭食。月經與體重有一定關系,由於不能進食,體重明顯下降,影響月經來潮,患者能進食,體重增加後,月經即能復潮。③藥物抑制因素所致閉經。下丘腦對許多藥物敏感。常引起閉經藥物有吩噻嗪類,眠爾通、利血平也有同樣作用,停藥後月經自然恢復。避孕藥停藥後可引起閉經,更多見於用長效避孕針及長效避孕藥後,平素月經不調或排卵稀少者更容易發生閉經。對這些婦女宜采用其他安全的避孕措施。④肥胖生殖無能性營養不良癥。下丘腦病變(如顱咽管瘤)影響下丘腦與垂體間的聯系。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除閉經外,常有肥胖及第二性征發育不全。⑤閉經泌乳綜合征。下丘腦生乳激素抑制因子及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減少,雌激素下降而引起閉經及不隨意性乳汁分泌。原因可能為藥物(利血平、氯丙嗪、眠爾通)作用、垂體腫瘤或功能性高催乳素血癥等。⑥先天性促性腺激素低下。患者常有嗅覺缺陷、智力遲鈍、閉經及性發育幼稚等。

  其他原因 生殖器結核或其他部位嚴重結核,重度貧血都可以通過丘腦下部影響腦垂體功能。疾病好轉後月經自然恢復。其他內分泌腺如腎上腺皮質、甲狀腺功能嚴重亢進或減退,以及糖尿病或營養不良等也均可通過下丘腦引起閉經。

  診斷 不同原因的閉經各有其一定的規律性和特異性,應詳細詢問病史和檢查,以保證診斷的準確性。

  病史與體檢 首先要排除妊娠,然後區分是原發或繼發閉經。原發閉經多因生殖系統畸形引起,繼發閉經多由精神因素引起。生育年齡婦女閉經要註意妊娠、哺乳、應用避孕藥物及刮宮、產後大出血等病史。

  內分泌測定 基礎體溫與陰道塗片是不可缺少的檢查。基礎體溫測定是在睡眠6~8小時醒後尚未起床時,體溫計放在舌下5分鐘所測得的溫度,可反映黃體功能。陰道塗片每周做一次,取片前24小時內禁止性交、上藥沖洗或作婦科檢查,可以間接反應出卵巢功能和雌激素的變化。從子宮頸管取粘液看結晶的程度,可以瞭解有無雌激素影響。子宮內膜的病理檢查可用以排除內膜結核及瞭解內分泌的情況。患者在接受任何治療前取血測定催乳素(PRL)、黃體生成素(LH)及促卵泡(FSH)激素。

  治療性試驗 黃體酮撤退試驗及人工周期試驗可瞭解閉經的程度及是否子宮性閉經。血清LH、FSH值能判斷是否卵巢性閉經,垂體興奮試驗可以區分垂體性閉經或丘腦下部性閉經。蝶鞍斷層攝片、頭顱 X線攝片或CT檢查有無垂體瘤。

  遺傳學檢查 原發閉經者要作染色質和染色體核型檢查。

  宮腔鏡和腹腔鏡檢查 可瞭解卵巢泡的發育、宮腔內情況以及其他生殖器情況。

  治療原則 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結核感染給以抗癆治療,卵巢或垂體腫瘤手術切除。功能性閉經者療效差異很大,及早治療效果較好。患者必須清除精神負擔,勞逸結合,加強體質鍛煉,中藥、針灸、西藥促排卵或內分泌替代治療均可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