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師,細菌學傢,免疫學傢。1852年10月20日生於日本肥後國(今熊本縣)阿蘇郡小國鄉北裏村,1931年6月13日卒於日本群馬縣。1872年入熊本市新建的醫學院學習,1875年入東京大學醫學院,1883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在在內務省衛生局東京試驗所任職。此時,東京大學副教授緒方正規從德返日,建成日本第一個細菌學實驗室,北裡始任其助手。1884年長崎發生霍亂,北裡在顯微鏡下證明瞭致病菌──霍亂弧菌的存在。1885~1891年赴德國從R.科赫研究深造,與科赫結下深厚的師生情誼。在此期間他發表數篇在細菌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細菌學界當時普遍認為厭氧菌隻能在與其他細菌共生的環境下生長,而不可能得到純培養。1889年前後,北裡撰文論述厭氧梭狀芽胞桿菌培養方法,提出該菌可在含氫空氣包圍下的固定培養基中生長。芽胞桿菌具有強抗熱性能,常壓下可耐受80℃高溫。他將破傷風桿菌與其他細菌的混合培養加熱到80℃45~50分鐘,再置於含氫空氣中繼續培養,由此而獲得破傷風桿菌最早的純培養菌株。北裡將提取的破傷風毒素稀釋,逐漸加量反復註入動物體內,證明這樣可使動物獲得被動免疫,免疫動物體內產生的抗毒血清可使未免疫動物對破傷風桿菌感染產生預防和治療作用。1890年北裡與E.(A.)貝林共同發表關於破傷風和白喉免疫的論文,開拓瞭血清學這一新的科學領域。1894年香港腺鼠疫流行,北裡與法國細菌學傢A.耶爾森同時確認病原體系鼠疫桿菌。1892年回日本,與他人共建傳染病研究所。1894年到香港研究鼠疫。1914年創辦北裡研究所,培養出細菌學傢志賀潔和秦佐八郎等。1917年,任東京慶應大學醫學院第一任院長。1923年日本醫學會成立,北裡被選為首任主席。主要著作有“氣腫性壞疽及其營養”、“論破傷風桿菌”、“白喉免疫和破傷風免疫的動物實驗“、“香港的鼠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