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戰時搶修、搶建鐵路橋梁的制式的拆裝式梁。一般能適應不同跨度、不同梁式、不同載重、甚至不同支點高度和不同軌距的要求;結構部件種類少,單件重量輕,聯結簡易,適合鐵路、公路裝運,能快速拼裝和架設。必要時還可用於搶修、搶建公路橋樑。

  鐵路橋梁搶修最早採用木梁。19世紀末,德國首先研製拼裝式鋼木結構的Sc型鐵路軍用梁。爾後,德、法、俄等國採用分段拼裝的鋼板梁和工字鋼梁,並發展瞭拆裝式鐵路軍用桁梁。如奧匈帝國研製的科恩型軍用鋼桁桁梁等,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

  鐵路軍用梁的較大發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1935~1942 年間研制有R、SKR-3和SKR-6等多種型號的鐵路軍用梁,最大跨度達150米。日本在1931~1939年間研制有多片式分段拼裝的M91、M93和 M99等型中等跨度的鐵路軍用梁。英國於1942年開始研制E.S.T.B.和U.C.R.B.以及R.S.J.等三種分別適用於大、中、小跨度的鐵路軍用梁,並為美軍所采用。上述各種鐵路軍用梁在減輕部件重量,提高同類部件的互換性和跨度的適應性等方面都有較多的改進,對加速鐵路橋梁的修復起瞭很大作用。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些國傢研制和裝備的鐵路軍用梁主要有:聯邦德國的SE型和 SKB型,英國的AP型和AH型,華沙條約組織國傢的ESB-16型等。中國研制的64式等幾種鐵路軍用梁(見圖)和拆裝式桁梁,曾廣泛用於搶修鐵路橋梁和各種應急的橋梁工程。

中國64式鐵路軍用梁

  鐵路軍用梁現在普遍采用高強度低合金鋼材,應用焊接工藝,力求簡化結構、減輕重量、降低成本,同時向多用途方向發展;除主要用於戰時鐵路橋梁搶修外,一般還考慮到公路橋梁及其他臨時結構的使用,使之在平時各項基本建設中也能夠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