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朝時,西魏大統三年(東魏天平四年,537)十月,西魏軍在沙苑(今陝西大荔南)地區大敗東魏軍的伏擊戰。東魏丞相高歡乘西魏丞相宇文泰攻佔恒農(今河南三門峽市)之際,為雪潼關戰敗之恥,親率20萬大軍進攻西魏。天平四年閏九月,高歡軍自壺口(今山西吉縣西)經蒲津(今陝西大荔東)渡黃河,過洛水,進屯許原(今陝西大荔南)西,直指長安。宇文泰在東魏大軍壓境時,親率近萬人自恒農回師渭水南,征諸州兵迎戰。為阻止東魏軍逼近長安,乘其遠來新至,不待州兵齊集,即令部卒在渭水水架設浮橋,攜帶三日糧秣,輕騎渡渭。十月初一,進至沙苑,與東魏軍僅距60裡。這時,宇文泰一面派部將達奚武領數騎偵察,一面與諸將商議,決定在沙苑以東10裡葦深土濘的渭曲設伏。以部將趙貴、李弼分置左右,背水列陣以待。次日午後,東魏軍果然進入伏擊區,見西魏軍少,未等列陣便爭相進攻。宇文泰當即下令出擊,伏兵驟起,奮力沖殺。驃騎大將軍於謹領六軍配合作戰,李弼率鐵騎橫擊,大破東魏軍,殲8萬人,餘皆潰散。高歡僅率數騎逃脫。此戰,西魏軍判斷準確,根據地形特點,從容設伏,獲得瞭以少勝多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