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堪察加半島與日本北海道島之間的弧形島群。由占守、幌筵、得撫、擇捉、國後等30個大島和許多小島、巖礁組成。由北向南綿延1200公裡。面積1.56萬平方公裡。為鄂霍次克海的東南屏障,扼控鄂霍次克海與太平洋間的通道。

  群島世居阿伊努人。1634年為荷蘭航海探險傢M.de弗裏斯發現。18世紀初,日本和俄國分別從南、北滲入群島。1855年,日俄簽訂條約,擇捉島及其以南各島屬日本,得撫島及其以北各島歸俄國。1875年,根據俄日《《庫頁島與千島互換條約》,庫頁島全歸俄國,千島群島全歸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千島群島並入蘇聯版圖,現屬薩哈林州。

  群島主要由火山巖礁組成,有火山160座,其中活火山38座,有太平洋火環之稱。地震頻繁,平均三天一次,多為海底地震,強震之後伴有海嘯。各島山峰聳立,地勢崎嶇,千米以上高峰40餘座,阿萊德山最高,海拔2339米。島上河短流急,多石灘、瀑佈。群島海岸大部為懸崖陡壁,岸線曲折,近海水深,有良港。擇捉島單冠灣水深港闊,適於大批艦艇隱蔽停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襲擊珍珠港的日本聯合艦隊,曾集結隱蔽在單冠灣。蘇聯在國後島和擇捉島建有機場,可供重型轟炸機起落。

  群島受季風影響較大,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涼爽潮濕。平均氣溫:2月-6~-7℃,最低達-25℃;8月10(北部)~17℃(南部)。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全年多霧,夏季尤甚。12月至次年4月,多西北風,風力4~6級。千島海流流向西南,流速0.3~1.2節。群島上有鐵、銅、金、硫磺等礦藏。居民主要從事采礦、狩獵、捕魚業。擇捉島和國後島周圍是世界著名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