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中乘馬執行任務的部隊、分隊。主要武器有步槍、馬刀、輕重機槍和輕型火炮等。既能乘馬作戰,又能徒步作戰。行動輕捷,受地形、氣象的影響較小。騎兵在歷史上曾是主要作戰兵種,擔負正面突擊、迂回包抄、遠程奔襲、追散擊亂等任務(見圖)。有的國傢把乘駝或象的部隊、分隊也稱騎兵。美軍還把搭乘戰鬥偵察車輛或直升機,實施偵察任務的部隊、分隊稱裝甲騎兵或空中騎兵。

騎兵突擊

  在中國,騎射源於北方遊牧民族,約於商朝傳入中原。殷墟墓葬中,已見單騎武士遺跡。騎兵作為古代軍隊的一個兵種,始於春秋之末或春秋戰國之交。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發展騎兵。許多諸侯國也相繼組建騎兵部隊,趙、秦、楚等國均有萬騎。漢武帝時,漢軍同匈奴軍作戰,雙方動用騎兵共達數十萬人。當時,騎兵已成為主要作戰兵種之一。元朝是中國騎兵的最盛時期。明、清時期,騎兵仍是陸戰的主要兵種之一。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軍隊最多時編有21個騎兵師。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28年4月成立第一支騎兵部隊──西北工農革命軍的騎兵隊,1933年組建騎兵團,1936年組建騎兵師,解放戰爭時期發展到12個騎兵師。

  在世界上,公元前9世紀,亞述已有騎兵。在整個中世紀,騎兵一直是歐洲各國軍隊的主要兵種,分為重騎兵、中騎兵、輕騎兵。17世紀三十年戰爭時期,參戰國軍隊中,騎兵一般占2/5~1/2,在個別場合騎兵比步兵多一倍。1804年,法國拿破侖一世創建騎兵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法、俄國軍隊都編有騎兵集團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曾編17個騎兵軍(82個騎兵師)。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廣泛運用於戰場,騎兵逐漸喪失瞭原有的兵種地位。目前,一些國傢隻保留少量騎兵,主要用於執行巡邏、偵察、警戒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