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以來鼓吹效忠天皇和向外擴張的反動社團,日本軍國主義的急先鋒。1881年頭山滿、平岡浩太郎等創立玄洋社,主張天皇主義、國粹主義和大亞洲主義,打著民間團體的幌子,假借“援助”革命黨人,在亞洲國傢培植親日勢力,是為日本右翼團體的起源。1901年以內田良平為中心,頭山滿為顧問,成立瞭黑龍會,以黑龍江兩岸中國東北、蒙古和俄國的西伯利亞以及朝鮮為擴張活動的主要對象。1908年,頭山滿搜羅沒落士族,即所謂“浪人”,組織浪人會。浪人會為玄洋社的別動隊,其成員或直接接由外務省、軍部派遣,或接受財閥、政客的資助,到中國進行偵察調查,搜集各種情報,被稱為“大陸浪人”或“支那浪人”。他們平時在中國從事貿易活動,戰時參加侵略軍,為日本侵華政策服務。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瞭對抗蓬勃興起的工農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右翼團體強調“保存國粹”、“保護國體”,即維護天皇制專制制度,活動重點轉向國內,建立許多新組織,如大日本國粹會(1919)、大和民勞會(1921)、國本社(1924)等。這些右翼團體屬於玄洋社系統,稱“舊右翼”。隨著法西斯主義抬頭,又出現一些主張國傢社會主義的右翼團體,如北一輝、大川周明等人創立的猶存社(1919)、行地社(1924)、神武會(1932),高畠素之等創立的經綸學盟等。這些右翼團體以北一輝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綱》為綱領,主張以政變為手段,實行國傢法西斯化。因以“革新”面貌出現,故稱“革新右翼”,實即法西斯化的右翼團體。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右翼團體與軍部法西斯勢力相結合,采取暴力恐怖行動,推進日本法西斯化和侵略戰爭。1931年內田良平等以黑龍會為核心組織法西斯主義團體大日本生產黨,極力反共,叫嚷“解決滿蒙問題”,“確保日本在滿蒙的特殊權益”,積極參與建立偽滿洲國的活動。在“革新右翼”影響下,軍部法西斯少壯軍人在國內外策劃一系列流血政變和事件。(見日本法西斯)

  日本右翼團體一般沒有明確的政治理論和社會綱領,而是按封建的幫會原則,結合成排他性集團。第二次世界大戰前,350餘個右翼團體始終未能形成統一的政治力量。它們依附於軍閥、官僚和財閥,成為天皇制專制政權的別動隊。戰後初期,由於美軍占領當局的取締,日本右翼團體被迫解散。但1951年片面的《舊金山對日和約》簽訂後,又逐漸復活。據調查,1975年日本有550個右翼團體,約12萬人,其中組織完備、活動積極的有40個,約2萬餘人。右翼團體力圖通過反動宣傳和恐怖活動影響日本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