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光武帝,東漢王朝的開創者、軍事傢。字文叔,西漢皇室後裔,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新莽末年,爆發農民大起義,劉秀同兄劉舉兵投入反對王莽的戰爭。後與綠林農民起義軍合軍,共立劉玄為漢帝,受封太常偏將軍。劉玄更始元年(西元23)五月,漢軍被王莽軍圍困於昆陽,劉秀率13騎沖出重圍,調集援兵,繼率精兵直搗王莽軍要害,與城內漢軍內外夾擊,大敗王莽軍(見昆陽之戰)。後升大將軍,任司隸校尉,代大司馬職。十月,奉命至河北(今河北大部和河南北部),鎮撫州郡。後劉秀秀乘天下紛亂之機,擺脫劉玄勢力,招攬人才,爭取民心,擴充實力,鎮壓和收編瞭銅馬等數十萬農民起義軍,控制瞭河北地區,為建立東漢王朝奠定瞭基礎。三年,劉秀稱帝,年號建武,定都洛陽。他采取集中力量、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的方略,消滅瞭關東(函谷關以東地區)割據勢力(見劉秀統一關東之戰),同時鎮壓瞭赤眉起義軍(見崤底之戰)。進而揮師西進,平定隴、蜀(見劉秀攻蜀之戰)。至建武十二年,完成統一大業。在位期間,發展經濟文化,和撫邊裔部族,使東漢王朝一度興盛,史稱“光武中興”。中元二年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