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訓練飛行人員專門研製或改裝的飛機。訓練飛行員的教練機,設雙座和兩套互相聯動的操縱機構,分別供教員和學員使用。訓練空中領航員、通信員、雷達員等的專業教練機,是在轟炸機或運輸機上加裝若幹套專用設備而成。教練機一詞常用來專指飛行員教練機。

  飛行員教練機通常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種。初級教練機構造簡單,著陸速度小,易於操縱,安全經濟,便於初學飛行者掌握初級駕駛技術。中級教練機和高級教練機,其設備、性能與相應的作戰飛機基本相同,用用以訓練飛行員掌握作戰飛機的基本駕駛技術、較高級的飛行技術和戰鬥技能;有些可用於遂行作戰任務。

  1909年,美國制成瞭1架雙座的萊特A型飛機,用它訓練瞭3名飛行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出現瞭專門設計的教練機。戰爭期間,德、法、英、美等國生產瞭不少初、中、高級教練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較多的有美國的AT-6高級教練機;蘇聯則把一些作戰飛機改裝成高級教練機,如烏雅克-9。20世紀40年代末期,開始設計和改裝噴氣式教練機,如美國的T-33,蘇聯的烏米格-15。50年代研制的噴氣式教練機,有法國的CM-170、英國的“噴氣校長”、美國的T-37、意大利的MB-326和捷克的L-29等。中國從1919年到1949年,先後仿制和設計制造過“甲一”、“江雁”、“復興”等教練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8年自行設計制造並試飛成功殲教1型噴氣式教練機。1961年,研制成功性能優良的初教6型活塞式教練機(見圖)。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研制成功比較先進的殲教5和殲教6型噴氣式教練機。(見彩圖)

中國殲教6型噴氣式教練機 楊宇海攝

中國初教6型活塞式教練機

  80年代初,外國軍隊裝備的教練機主要是噴氣式教練機。其中少數是超音速的,如美國的T-38、日本的T-2。也有一些是低速輕型的活塞式教練機,主要用以進行新學員的檢驗性飛行。50年代和60年代生產的教練機到80年代初不少仍在使用。70年代以來研制並交付使用的,有英國的BAe“鷹”式和法國、聯邦德國合作研制的“阿爾法噴氣”等,其操縱性有所改善,機載設備更加現代化,飛行員在座艙內的視野和舒適程度也得到改善。航空工業發達的國傢,每生產一種殲擊機,一般都生產相應的同型教練機。

  教練機的發展趨向是:著眼降低研制、使用和維護費用,提高經濟效益;減少訓練全過程所需的過渡機種,繼續朝著一種教練機兼用於初、中級訓練或中、高級訓練方向發展;繼續發展多用途教練機。此外,新型教練機與飛行模擬器以及其他配套的地面輔助設備常同時研制,以構成完整的飛行訓練器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