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若幹個師(或軍)、旅及戰鬥、勤務保障部隊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隸屬於軍區(戰區、方面軍或統帥部)。為基本戰役軍團。一般在上級編成內遂行作戰任務,亦可獨立作戰。依任務、裝備和編成,分為合成集團軍、坦克集團軍、空軍集團軍和防空集團軍等。

  19世紀初,隨著軍隊人數的增加,武器裝備和交通運輸能力的發展,戰役規模的擴大,為提高作戰指揮的效率,軍隊開始組建集團軍。1812年,法國拿破崙一世的軍隊入侵俄國的戰爭中,俄軍、法軍都編組瞭集集團軍(軍隊集團),作為陸軍戰役軍團。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前,普魯士軍隊於1866年組建集團軍。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俄軍使用3個集團軍,日軍先後使用5個集團軍。當時,集團軍轄3~6個步兵軍和1~2個騎兵軍,編12~15萬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德等國軍隊編組野戰集團軍,以裝備自動武器、由汽車輸送的步兵為主要突擊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美和德、日等國軍隊中,集團軍不斷增多,出現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坦克集團軍、空軍集團軍和防空集團軍。戰後,各國集團軍的編制變化較大。蘇軍平時以集團軍為部隊最高建制單位。合成集團軍通常轄3~4個摩托化步兵師,1~2個坦克師及各種支援、保障部隊,編7~10萬人。美軍自1973年以後隻保留集團軍司令部。國內集團軍司令部,平時隻管後備役部隊。海外集團軍司令部,平時與戰區司令部合並,戰時作為戰區與軍之間的中間指揮機構。

  在中國,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曾編組集團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曾編組40多個集團軍,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不久按戰鬥序列又稱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陜甘寧邊區部隊曾組成陜甘寧人民解放軍野戰集團軍,下轄6個旅。為適應現代戰爭的特點,增強合同作戰能力,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85年將陸軍野戰部隊改建為若幹個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