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寶祐六年至開慶元年(蒙古蒙哥汗八至九年,1258~1259),宋將王堅率兵在合州(今重慶合川東)抗擊蒙古軍進攻的著名江河山嶽地要塞防禦戰。

  宋朝在抗金、抗蒙的長期戰爭中,逐步形成固守長江上遊以遮罩下遊的方略。在喪失蜀道天險之後,南宋守蜀將帥利用四川多山川的條件,擇要隘,建山城,構成瞭以重慶為中心,以點控面,扼守夔門(在今四川奉節境),阻止蒙古軍東下的防禦體系。

  蒙哥汗鑒於以前對對宋朝全面多路進攻的失敗,和水軍不足的弱點,采取瞭迂回長江上遊的戰略,在大舉南下攻宋以前,進軍雲南。經過數年準備,於宋寶祐六年二月,蒙古軍分兵四路攻宋。蒙哥汗親率主力4萬,號稱10萬,於四月沿嘉陵江向重慶進發,企圖占領重慶,東出夔門,會師荊湖,直取臨安(今杭州)。十二月,蒙古軍進至合州境內。合州治所在釣魚山上,稱釣魚城,峭壁懸崖,三面環江。宋軍憑險設防,依山勢築有周長十二三裡、高兩三丈的石城,南北山腳下各有一延至江中的城墻,名一字城。釣魚城上可控制三江 (嘉陵、渠、涪),下可屏障重慶。城內兵精糧足,水源豐富。10萬多軍民在主將王堅率領下,團結一心,堅決抗蒙。次年二月,蒙哥汗率軍渡過渠江,駐軍於釣魚城東五裡的石子山一帶,強攻釣魚城。經過幾天戰鬥,攻破一字城,遂連續攻東新門、奇勝門(城西)、鎮西門等。守城軍民依堅據守,木石兼投,大砲遙擊,使蒙古軍進攻均遭失敗。四月大雨20天,蒙古軍利用一無雨深夜,偷襲宋軍,殺傷多人。王堅率兵反擊,打退蒙古軍。五月酷熱,蒙古軍疫病流行,王堅乘隙多次率兵夜襲其營地。蒙古軍日夜不安,戰鬥力大為減弱。

  蒙古軍將領勸蒙哥汗收兵,蒙哥汗不聽。六月,又派其先鋒將汪德臣選兵夜襲釣魚城,又被擊退。汪德臣單騎到城下招降,被砲石擊中,不久死去。蒙哥汗準備再戰,為瞭偵察城內情況,在城東築臺,親臨現場,指揮士卒登臺瞭望。城上宋軍發砲,蒙哥汗受傷,於七月死於軍中(一說病死)。蒙古軍遂撤圍北歸。此戰使蒙古軍遭到南下攻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對當時及後世防禦作戰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