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和進行諸軍種、兵種合同戰鬥的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基本原則,軍種、兵種的運用、行動、協同、指揮和保障的方法。目的在於使各軍種、兵種按照統一計畫協調一致地行動,用整體力量完成戰鬥任務。

  合同戰術是在步兵、炮兵協同動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武器裝備的發展,坦克兵、航空兵的出現,無線電通信用於指揮,戰鬥方法隨著發生變化。戰鬥中,步兵、炮兵、坦克兵、航空兵在統一計畫下,按目的、時間和地點協調一致地行動,逐逐漸形成瞭諸軍種、兵種合同戰術。1917年11月,英軍在康佈雷戰役中,以坦克引導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向德軍陣地沖擊,突破後,以航空兵火力突擊德軍步兵群,以炮兵火力支援步兵、坦克連續攻擊,突入瞭德軍陣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軍隊裝備瞭大量新式火炮、坦克、飛機和無線電器材,新的軍種、兵種及合成兵團、部隊出現於戰場,合同戰術得到瞭較全面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使用諸軍種、兵種的兵力火力;建立縱深、梯次的戰鬥部署;以步兵、坦克為主,在戰鬥全縱深組織協同動作;無線電通信廣泛用於指揮;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壓制敵戰鬥隊形全縱深;坦克兵集中使用於主要方向,擔任第一梯隊實施主要突擊,或用作預備隊擴張戰果和實施反沖擊;摩托化步兵用於迂回、包圍;使用空降兵在敵縱深內實施空降,配合地面作戰;瀕海地區還有海軍協同戰鬥;防空、防坦克以及技術勤務成為重要保障。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合同戰術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形成的。通常集中使用炮兵、坦克、工兵於主要方向,保障步兵行動,以火力、爆破和突擊相結合,實施突破、穿插分割、迂回包圍,各個殲滅敵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作戰中,在步炮協同、步坦協同以及工程保障、後勤保障方面取得豐富經驗,發展瞭合同戰術。

  現代條件下,由於核武器的發展,導彈、步兵戰鬥車、武裝直升機和電子器材的運用,新型火炮、坦克、飛機大量用於戰場,使合同戰術發展到瞭一個新的階段,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對核、化學、生物武器的防護和電子對抗,成為合同戰鬥的主要內容。進攻時,在關鍵的時間和地點集中兵力火力和技術器材,形成對敵優勢;建立有重點、疏散、縱深、立體的戰鬥部署;在戰鬥全過程組織和保持密切協同,特別是與核突擊協調行動;以核火力與常規火力結合,地面火力與空中火力結合,壓制敵戰術全縱深;坦克、摩托化(機械化)部隊利用火力突擊的效果,從行進間發起進攻,步兵乘車沖擊;廣泛運用空中機動、垂直突擊、垂直包圍;實施高速度、大縱深的進攻。防禦時,構成疏散、縱深、環形、立體的支撐點式的多陣地的防禦體系,以火力和伏擊、反沖擊、反擊,挫敗敵人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