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對敵方有威脅的衛星實施摧毀或使其失效的人造地球衛星。亦稱攔截衛星。它和空間觀測網、地面發射-監控系統組成反衛星武器系統。

  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通信、偵察、導航、海洋監視、導彈預警等軍用衛星充斥空間,外太空已在軍事上具有戰略地位。因此,研製反衛星衛星已成為一項重要戰略措施。反衛星作戰過程大致如下:由空間觀測網對敵方各種衛星進行不間斷的觀測,編存目標參數,判定其性質(軍用或民用的),在適當時機將反反衛星衛星發射到預定軌道上,不斷監視目標衛星的運行情況;必要時由反衛星衛星上的自動控制系統發出指令,起動變軌發動機,進行變軌機動去接近目標衛星並將其摧毀。最後,由地面發射-監控系統判斷其效果。反衛星衛星的攻擊方法有:

  ①橢圓軌道法。將反衛星衛星發射到一條橢圓軌道上,遠地點接近目標的軌道高度,多用於攔截高軌道的衛星;②圓軌道法。反衛星衛星的圓軌道與目標衛星的軌道共面,這樣可以較容易地進行變軌機動去接近目標衛星,並可節省推進劑;③急升軌道法。將反衛星衛星發射到一條低軌道上,並在一圈內進行變軌機動,快速攔截目標衛星使其來不及采取防禦措施,但需要消耗較多的推進劑。

  在一般情況下,對較高軌道的目標衛星使用前兩種攻擊方法,但反衛星衛星要運行數圈才能完成攔截任務。對軌道高度為500公裡以下的目標衛星,通常采用後一種攻擊方法。

  70年代以來,國外對反衛星衛星已做過多次試驗,其中一種試驗裝置的總重量約3000千克(含變軌機動用的推進劑約500千克),用兩級液體火箭發射入軌,具有改變軌道面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戰鬥部或無控火箭,能攔截運行高度為150~1500公裡的衛星。80年代初反衛星武器系統仍處於試驗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反衛星衛星將具有攔截多個目標的能力,並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粒子束武器摧毀目標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