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敵方電子設備和系統喪失或降低效能所採取的電波擾亂措施。是電子對抗的組成部分。目的是削弱或破壞敵方使用各種電子設備和系統遂行戰場偵察、作戰指揮、通信聯絡和兵器控制與制導的能力,為隱蔽己方企圖和提高己方飛機、艦艇的生存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分類 通常按產生的方法、作用的性質和作用的物件進行分類。①按產生的方法,電子幹擾一般分為有源電子幹擾和無源電子幹擾兩類:有源電子幹擾是用專門的幹幹擾發射機發射或轉發某種形式的電磁波,使敵方電子設備和系統工作受到擾亂或破壞。發射的幹擾信號載頻、功率和調制方式(幹擾樣式)是根據欲幹擾的電子設備的類型、工作頻率和技術體制等確定的。無源電子幹擾是用本身不發射電磁波的箔條、反射器或電波吸收體等器材,反射或吸收敵方電子設備發射的電波,使其效能受到削弱或破壞。這類幹擾,主要用於幹擾雷達、激光測距裝置等以接收反射電波來工作的電子設備。②按幹擾的作用性質,電子幹擾可分為壓制性電子幹擾和欺騙性電子幹擾:壓制性電子幹擾是指造成電子設備的接收系統過載、飽和或難於獲取有用信號的幹擾。欺騙性電子幹擾是以與有用信號相同或相似並含有假信息的信號,使電子設備或操縱人員真假難辨,造成錯誤的識別和判斷的幹擾。③按幹擾的對象,電子幹擾可分為無線電通信幹擾、無線電導航幹擾、雷達幹擾、無線電遙控幹擾、無線電遙測幹擾、紅外幹擾、激光幹擾等。一些國傢還將對聲納等水聲電子設備的幹擾也列入電子幹擾的范圍。

  實施 電子幹擾的實施,通常是按統一的電子對抗計劃,同部隊戰鬥行動協調地進行。由於陸、海、空軍的作戰特點不同,它們對電子幹擾的戰術應用也不完全相同。在航空兵突防作戰中,一般有遠距支援電子幹擾、近距支援電子幹擾、隨行電子幹擾和自衛電子幹擾四種基本戰術:①遠距支援電子幹擾,即用電子幹擾飛機(見電子對抗飛機)在作戰地域(敵地面防空武器有效射程)以外,對目標附近的主要電子設備和系統施放大功率綜合電子幹擾,掩護攻擊機群的戰鬥行動。②近距支援電子幹擾,即電子幹擾飛機作為攻擊機編隊的先導機隨編隊一起突防,並在距目標的一定距離上盤旋飛行,施放電子幹擾,掩護攻擊飛機遂行作戰任務。③隨行電子幹擾,即電子幹擾飛機在突防和作戰過程中,在編隊中施放電子幹擾,掩護攻擊機群作戰。④自衛電子幹擾,即作戰飛機自身攜帶電子幹擾設備和器材,在執行任務中施放電子幹擾,保護自身安全。水面艦艇、潛艇作戰,偏重於自衛電子幹擾。地面部隊作戰,不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都強調合理配置電子幹擾群,幹擾壓制敵方通信指揮系統。

  發展趨勢 電子幹擾的發展趨勢是:不斷探索新的電子幹擾技術,發展新型電子幹擾設備和器材,擴展幹擾的電磁頻譜范圍和增大幹擾有效性,提高幹擾過程的自動化程度和對復雜的新型電子設備的幹擾能力,以及廣泛采用模擬設備研究發展電子幹擾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