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支那古國。即“占婆補羅”(“補羅”梵語意為城),簡譯占婆或占波、瞻波、占不勞、占八、蘸八,皆對其音異譯。位於印度支那半島東南沿海地帶,北起今越南河靜省的橫山關,南至平順省潘郎、潘裏地區。王都為因陀羅補羅(今茶蕎)。中國古籍稱其為象林邑,簡稱林邑,從唐至德三年即乾元元年(758)至唐末,改稱環王國。五代又稱占城,其名三易。據當地發現之其國碑銘,始終自號占婆。(見彩圖)

< 越南占城古塔(建於10世紀)遺址

  該國為占人所建。占人的語言屬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占城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使用南天竺文字,從印度傳入婆羅門教和佛教(現占人信伊斯蘭教),崇拜濕婆和毗濕奴等神,采用種姓制度。亦從中國傳入築城、制造武器和生產技術,促進瞭生產的發展。占人地區出產象牙、犀角、烏木等珍奇異物。地當中國連接東南亞、西亞等地的海路要沖,從事中國與東南亞、印度、西亞的海上中轉貿易,獲利甚大。占人是剽悍的航海者。

  占人故地原是中國漢代所置日南郡的象林縣。公元192年(一說137年),象林縣功曹之子,名逵(亦作達或連,又稱釋利摩羅),殺縣令,自號為王,始建占城國,從占人古俗,貴女賤男。自接受印度文化後,王位由嫡子繼承。太子繼承之前,須由大人會議認可。王權以傘為表征。國王獨攬大權,並常以其兄弟為副王,或以其弟為次王。王死有殉葬之俗。國王通過官僚機構進行統治。占城分為南、中、北三區。南區林邑興起之時,國勢殊盛。釋利摩羅及其後歷代君主,力圖向北擴張,同統治越南北部的中國封建王朝發生頻繁的戰爭。但也不時向中國朝貢,進行貿易。331年,范文殺君自立。他和他的兒子范佛武功頗盛,常侵犯日南,九真兩郡。公元5世紀初,國王范相邁大舉北犯。446年,中國南朝的宋文帝派檀和之討伐,曾攻陷其首都。環王國一度是向中國唐朝貢珍奇財寶最多的東南亞國傢。10世紀中葉,占城成為越南封建統治者擴張的主要對象。982年,黎桓攻陷王都,掠回金銀財寶和百餘名宮女。占城被迫把王都遷到佛逝。從1044~1312年占城王都又數次遭到越南軍隊的劫掠。1069年,李臣宗借口占城不肯稱臣納貢,以李常傑為先鋒領兵征討,俘虜占城王制矩,攻陷王都,並迫使占城割讓北部佈政、地哩、麻令三州。1307年,陳朝以“和親”的手段,奪取占城的烏、哩二州土地,並將其改為順化二州,把越南版圖擴展到今順化、承天一帶。1360~1390年間占城勢力轉盛,國王制蓬峨收復烏、哩二州失地。1371年,制蓬峨襲擊越軍,攻陷首都升龍(河內)。1377年擊斃進犯占城王都的越南皇帝陳睿宗,使12萬越南侵略軍全軍覆沒。次年,再陷升龍。1390年制蓬峨不幸戰死,從此占城一蹶不振。1402年越南奪取占城的占洞、古壘兩州,分為升、華、思、義四州,置升華路,把越南領土推進到今廣南、廣義地區。1471年,後黎朝黎聖宗親征占城,攻陷首都,“生擒”占王茶全,設置廣南道,下屬三府九縣,使越南領土擴張到歸仁一帶。占城遺民逃至今慶和、潘郎、潘切和西原地區。黎朝除允許占王在潘郎、潘切一帶保持王權外,又於其西部和北部置南蟠(西原地區)和華英(富安地區)二國,皆臣屬於黎朝。1611年阮璜吞並華英國,建富安府。1675年阮福瀕侵占占城潘郎江以北之地,置太寧府。1693年,阮有鏡領兵大舉入侵,擒占王及皇親大臣,在潘郎江以南占城的最後一部分領土設置順府,次年改順城鎮,1697年置平順府,以潘郎、潘裡之地為安福,禾多二縣。南蟠國也隨之解體。占城國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