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全國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地處波希米亞高原中心,伏爾塔瓦河兩岸。面積496平方公裡。人口118.5萬(1983)。地形波狀起伏,市區有7座小丘。屬溫和的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0.5℃,7月19.5℃。年降水量約500毫米。

  原為伏爾塔瓦河上的渡口,克爾特人、斯拉夫人相繼在此定居。西元9世紀下半葉普熱美斯王朝在此建造費塞拉德城堡。10世紀成為波希米亞王國都城和商業、貿易中心。1346~1378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在此建都,把歷代國王建造的城堡和宮殿聯在一起稱為佈拉格堡,並在老城區以南興建新城區,一度成為歐洲最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17世紀中葉,先後被撒克遜人和瑞典人占領,經濟衰退。18世紀,中歐局勢穩定,經濟又獲發展。1918年,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都,城市職能相應擴展,工業迅速發展。1920年,市區面積從20平方公裡擴大到172平方公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法西斯占領。1945年5月5日獲得解放,進行重建。1970年,市區擴大到現有規模。全市分為10個行政區。

  現為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擁有職工64萬多。工業以機械制造為主,產品有運輸機械(汽車、機車和車輛)、機床、電機、礦山機械、建築機械、農機等。還有化工、紡織、皮革、印刷、食品加工業等。工業主要分佈於城市的西南郊和東南郊。

  市內有查理大學(又稱佈拉格大學,創建於1348年)、工學院、音樂學院等高等院校和國傢科學院、農業科學院等科研機構;有民族劇院、佈拉格城堡、王宮等古建築;有以民族英雄尤利烏斯·伏契克命名的中央文化休息公園。從1946年起,每年春天舉辦的“佈拉格之春”音樂會,為世界上重要的音樂盛會。市內多造型優美、莊嚴典雅的古建築和景色秀麗的公園、綠地,為歐洲著名旅遊城市,有“金色的佈拉格”之稱,每年遊客達100萬人以上,半數為外國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