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帝國主義為獨霸印度支那而發動的反法政變。1940年日本入侵印度支那後,仍保留法國的統治。1944年法國維希政府倒臺,原已投降日本的印度支那法國統治者準備倒戈反日。日本佔領軍為防止法軍策應盟軍登陸,決定採取行動,清除隱患。

  1945年3月9日下午7時整,日本大使松本向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J.德古遞交一份最後通牒,要求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海、陸、空軍和武裝員警接受日軍的指揮;各條鐵路和海上內河運輸線以及國內內外交通線,必須置於日軍的直接管理之下。日本限令印度支那總督在兩小時內答復。德古在與高級文武官員研究後,請求日方放寬期限,以便與駐在河內的法軍總司令部磋商通牒中提出的條件。日方認為德古的答復實際上是駁回最後通牒的信號。於當晚9時20分下令進攻西貢各大機關及總督府。德古及法國高級官員被捕,各大機關被占領。這天晚上,在印度支那各省的法國官吏和軍隊,除在一些地方作瞭微弱的抵抗外,幾乎全部投降。日軍很快就控制瞭局面。

  在政變中,8萬多法軍被瓦解(不包括外籍軍團和越籍紅帶兵),法籍官兵被擊斃1662人,靠近中越邊界的法軍逃往中國。成千的法國人被囚禁在各地的監牢裡,大部分法國人被日本收留在政府機關中任職。3月11日日本扶植阮氏王朝末代皇帝保大上臺,宣佈越南“獨立”。4月17日,陳重金組織傀儡“內閣”。日本取代法國,對印度支那實行殖民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