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亞遊牧部族,亦作闔蘇,或阿蘭。希臘、羅馬文獻中稱其為Aorsoi,Alanorsi。操伊朗語,族屬接近馬薩格泰人與薩爾馬特人,身高,發色淡黃。生活方式大致與匈奴人相同;宗教文化則與斯基泰人和薩爾馬特人極為類似:以樹枝占卜,插劍於地,象征戰神,頂禮膜拜。該族原居咸海或裡海以北,西元前2世紀左右佔有裡海北岸至頓河間草原,並南徙高加索。因據有裡海沿岸,常假手亞美尼亞人、米底人與高加索、小亞細亞、中亞各族貿易,從中獲利,極為富庶。據《後漢書·西域傳》,奄蔡後後改名阿蘭聊。一般認為後者應即《魏略·西戎傳》的阿蘭,亦即古希臘、羅馬史籍所見Alani。公元3世紀,該族遊牧於亞速海和高加索地區。公元370年左右,阿蘭人為匈奴人擊敗,其王被殺。5世紀初,一部分阿蘭人遷至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與當地西哥特人融合。5世紀中葉,大部分阿蘭人隨阿提拉西征,經高盧、西班牙遷至北非(見民族大遷徙 )。留在高加索者與當地部落融合,形成以阿蘭為主體的聯盟,史稱阿蘭尼亞。8~10世紀臣服於曷薩突厥,並接受天主教。10~12世紀出現文字及長篇英雄史詩。1238~1239年受西侵蒙古人沉重打擊,殘存者遷至中高加索山區和南奧賽提亞。或以為今奧賽特人即其後裔,或以為即元代史籍所見阿速、阿蘭、阿思或阿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