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政黨。又稱民族黨。成立於1835年,創始人M.奧裏韋。由於奧裏韋的軍隊以藍色絲帶飾於帽邊作標誌,後來退色變白,故俗稱白黨。白黨主要代表農牧業主和天主教勢力的利益,與烏拉圭紅黨長期爭奪政權,但影響較小。在紅黨執政期間,白黨多次掀起武裝暴動。1930年白黨領袖L.A.de埃雷拉在競選中失敗後,分裂為埃雷拉派和自由保守派。埃雷拉派長期控制著白黨領導權。1959~1963年和1963~1967年,白黨連續兩次執政。執政期間,反對實行土地改革,限制人民自由,頒頒佈鎮壓進步活動的“安全法”,凍結工資,濫發貨幣,導致經濟形勢惡化,政局動蕩。1959年埃雷拉死後,黨內發生分裂。1973年軍事政變後,該黨被禁止活動,W.F.阿爾杜納特等領導人長期流亡國外。1976年,該黨領袖A.門德斯·曼弗雷迪尼被軍政府的國傢委員會任命為總統,但毫無實權。1981年8月,門德斯·曼弗雷迪尼辭職。同年11月,國傢委員會宣佈準備恢復憲政制度。1982年該黨恢復合法地位。為迎接1984年大選,白黨提名持反軍政府立場的阿爾杜納特為總統候選人,但遭軍方拒絕。1984年流亡倫敦的阿爾杜納特回國,被軍政府逮捕。該黨被迫另提總統候選人,但在1984年11月大選中失利,得票居第二位。該黨對內主張全面恢復民主憲政制度,改革稅制和農牧業結構,實行銀行國有化;對外主張維護民族獨立,實行不結盟政策,同世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目前主要派別有:正統埃雷拉派,又稱民族主義派,奉行既不親美也不親蘇的“第三立場”,在內地農民中有一定影響;以阿爾杜納特為首的“保衛祖國運動派”,主張進行土地改革和金融改革;貝爾特蘭派,同美國有聯系,支持阿爾杜納特派;以歷史學傢J.E.皮韋爾·德沃托為首的“全國土地運動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