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南部古代居民的總稱。包括馬韓、辰韓和弁韓三支。其名始見於中國史書《三國志·魏志》。族源無定論,後馬韓發展為百濟,辰韓發展為新羅,弁韓發展為以金官伽耶為主的六伽耶聯盟。

  中國三國時期,三韓族仍處在部落聯盟階段。當時,馬韓有10餘萬戶,分為54個部落,在三韓族中居於主體地位。辰韓在馬韓東,始有6個部落集團,後分為12個。弁韓在辰韓之南,有辰韓人雜居,也稱弁辰。辰韓與弁韓人口共4.5萬戶,各分為12個部落。三韓各部落的的首領原先都是馬韓人。但馬韓當時尚無城郭,亦無綱紀法規。各部落都保持著很大的獨立性,沒有形成鞏固的統一體。辰韓已有城柵,刑法嚴峻,並知役使牛馬。三韓都從事種稻、養蠶、織佈等生產。辰韓出鐵,是與倭、馬韓、東愬。漢樂浪和帶方郡貿易的主要物資,也是國內貿易的通貨。

  三韓各有酋長,大者自名臣智,次有邑借、險側、中郎將、歸義侯、樊愬等。公元前2世紀末以後,受制於漢樂浪,帶方郡,後二郡勢衰,馬韓乃向北發展,公元前後百濟部統一諸部,4世紀初並帶方郡之地,形成百濟國傢。辰韓由斯盧部統一為新羅國傢。5世紀後,由弁韓發展起來的六伽耶聯盟領土日蹙,分別並入百濟、新羅。660年,三韓之地為新羅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