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農業生產較發達縣份。首都東部交通樞紐。位於市境東南部。面積870平方公裡,人口60萬。縣府駐通州鎮。西漢置路縣,東漢改“路”為“潞”,曾為漁陽郡治。金於潞縣置通州,取“漕運通濟”之義。明廢潞縣之名專稱通州。1911年後稱通縣。1958年由河北省劃歸北京市,先稱通州區,1960年改通縣。縣境皆為平原,20米等高線東西斜穿中部。北部略高,有坡崗地,為草甸褐土;南部低窪,舊多湖泊沼澤,為淺色草甸土、鹽鹼土等。年均溫11.2℃,降水量679毫米,無霜期1992天。河渠縱橫,主要有潮白河、北運河、通惠河等,水利資源豐富,排灌條件良好。耕地6萬公頃,種植小麥、玉米、水稻,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工業以機械、化工、紡織、金屬冶煉、橡膠、印刷、食品等部門為主,有中央和市屬大型企業、倉庫及醫院、科研機構多處。通州鎮為北京東郊以機械加工為主的綜合性衛星城,西距市區中心22公裡,常住人口12萬。舊日為京杭運河北端主要碼頭,系漕運、倉儲重地,北京水上門戶。京承(北京—承德)、京秦(北京—秦皇島)鐵路和京山(北京—山海關)、京塘(北京—塘沽)公路橫穿境內。縣境有北周始建的燃燈佛塔、明永通橋(八裡橋)、李卓吾(贄)墓等名勝古跡。其南張傢灣是元、明、清三代大運河重要碼頭,繁盛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