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創始人,阿拉伯半島統一奠基人,被伊斯蘭教奉為“至聖”。號阿佈·凱西姆,舊譯摩訶末、馬哈麻、謨罕驀德等。出身於阿拉伯半島麥加城古萊什部落哈申族。祖父阿卜杜勒·穆塔利佈在麥加享有盛名。他誕生前,父親阿卜杜拉歿於經商途中。7歲喪母,先後由祖父穆塔利佈和伯父阿佈·塔利佈撫養。幼小孤苦,為人牧過羊。十幾歲時隨伯父去敘利亞經商。25歲與麥加富孀赫蒂徹結婚。

  當時阿拉伯半島盛行多神崇拜,部落戰爭連綿不斷。由於東西商路改道,社會會經濟衰落,各種社會矛盾尖銳,人民渴望安定統一。穆罕默德對此深有體察。他受流行於半島的一神教思想影響,於610年宣稱自己受到安拉的啟示,為其使者,負有向人們“報喜訊、傳警告”的使命;要求人們信仰和順從唯一神安拉;宣稱安拉是天地萬有的創造者和人類衣祿的賜與者;並說將來有一個審判日,信安拉而且行善者將在天堂裡享受幸福,不信者將在地獄中受到懲罰。同時提出一些諸如賑濟貧苦、善待孤兒和奴隸、譴責富人稱量不公及高利貸行為、反對殘害女嬰和部落仇殺等緩和社會矛盾的主張。最初傳教隻在傢人及密友中進行,約614年左右,始公開在麥加及其附近集市傳教,社會下層和古萊什部落一些年輕人紛紛皈依。他所宣傳的主張稱為“伊斯蘭”( Islám,意為“順從”),信徒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

  穆罕默德傳教活動的發展,引起麥加古萊什部落上層和富有者的反對,深恐新宗教的成功會使他們喪失由管理多神中心──克爾白古廟而得到的經濟利益。於是采取各種手段阻止其傳教,並迫害其信徒中的下層成員。穆罕默德被迫於615年前後將信徒分批遷往阿比西尼亞。後又因宗教保護人阿佈·塔利佈和重要支持者赫蒂徹相繼去世,他在麥加的處境更為困難,便令大批信徒遷往耶斯裡卜,以作最後離開麥加的準備。同時,他自己前往塔伊夫,期望得到那裡兩個部落的支持,力爭能留在麥加繼續傳教。遭到拒絕後,被迫於622年9月24日偕摯友阿佈·伯克爾遷往耶斯裡卜。該地從此改名“麥地那·納比”,簡稱“麥地那”,意為“先知城”。這次遷徙是穆罕默德傳教事業的轉折點。後被他的繼承人定為伊斯蘭紀元的開始。

  遷到麥地那後,穆罕默德首先建立清真寺,作為穆斯林宗教和政治活動的場所。他強調遷士(追隨他的麥加人)同輔士(支持他的麥地那人)之間的團結,打破原來部落的血緣關系,組成以信仰伊斯蘭為共同基礎的“穆斯林民族”;建立武裝,同當地猶太人訂立共保麥地那公約,與麥地那周圍部落建立同盟關系,以防范古萊什多神教徒侵犯;宣佈“宗教無強迫”,采取聯合除多神教外其他宗教的寬容政策等。與此同時,陸續制定瞭一些有關宗教信條、禮拜儀式、道德規范以及婚姻、繼承、借貸、刑律、兵役動員和戰利品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從而逐步形成瞭政教合一的麥地那政權,他本人成為這一政權的精神和政治領袖。

  麥加的多神教徒並未因穆罕默德遷出麥加而停止反對他。他們勾結麥地那的“偽信者”,欲從內部瓦解穆斯林隊伍。穆罕默德於624年在白德爾地方成功地截擊瞭古萊什商隊,並先後挫敗瞭麥加多神教徒於625和627年對麥地那的軍事行動,地位進一步穩固。原居住在麥地那的3個猶太部落對穆罕默德的遷來本懷不滿,穆斯林力量壯大,使他們由不滿轉變為敵視。穆罕默德乘機分別將他們驅逐或消滅。

  628 年,由於軍事失利和商路被麥地那切斷,麥加多神教徒力量大衰,穆罕默德以朝覲為名,向麥加發動試探性軍事行動。隊伍在麥加附近的侯達比亞為古萊什人所阻,雙方簽訂和約。穆罕默德利用休戰時機加強傳教活動,派使者到半島各部落遊說,並致書拜占廷及波斯皇帝、埃及和阿比西尼亞國王,向外界擴大伊斯蘭教影響。兩年後,麥加多神教徒力量更趨不振,穆罕默德以古萊什人襲擊同自己有聯盟關系的一部落為由,率軍10萬進攻麥加。630年初,古萊什人不戰而降,接受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的權威,穆罕默德則承認他們在宗教上的既得利益,消除克爾白古廟及其附近一切偶像,將它定為伊斯蘭教中心。接著,半島各部落大多表示順服。同年,穆罕默德派兵北向,兵力達邊境城市塔佈克。至此,伊斯蘭教成為居統治地位的宗教,阿拉伯半島大體歸於統一。632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去麥加朝覲,在阿拉法特山發表演說,宣稱人類同出一祖,相互平等,不能視和殘殺;凡是信徒均系弟兄,其生命財產和聲譽不可侵犯。朝覲畢回麥地那。同年6月8日,即教歷13年3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63歲。葬於麥地那。

  

參考書目

 W. M. Watt, Muḥammad; Prophet and Statesma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