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羅斯福

  美國第32任總統(1933~1945)。民主黨人。

  早年經歷 1882年1月30日生於紐約州,傢境富裕。14歲進入麻塞諸塞州的格羅羅頓學校,1900年入哈佛大學,後得文學學士學位。哈佛畢業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學習,1905年和第26屆總統T.羅斯福的侄女A.E.羅斯福結婚,1907年考取律師。

  從政初期 1910年,他以民主黨人身分競選紐約州參議員,取得意外成功。在州議院內,他領導一批造反者反對紐約市民主黨核心組織坦慕尼廳的黨閥作風,很快引起人們註意。由於他受19世紀末年以來美國改良運動影響,同坦慕尼派參議員鬥爭,支持一些改革運動和立法。1912年重新當選參議員。1913年3月,任海軍部助理部長。主張擴大海軍,加強戰備。1917年4月6日美國參戰後,他成為著名的幹練行政人員。1920年被提名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未當選。1921年8月,因患脊髓灰質炎癥,下肢癱瘓,但仍繼續從事政治活動。

  從紐約州長到美國總統 1928年,羅斯福競選紐約州長成功。在州長任內,實行支持州北部農民、支持造林、發放老年津貼和失業保險、控制女工童工的工時、發展公營電力等政策。1931年建立臨時緊急救濟署,幫助在經濟危機中“被遺忘的人們”。

  1932年,羅斯福競選總統取得勝利時,美國正陷入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見美國1929~1933年經濟危機)。1933年3月4日就職後,立即實行“新政”,大力加強國傢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幹預和調節,局部改變生產關系,糾正一些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瞭生產與銷售的矛盾和階級鬥爭,得到廣大群眾支持。1933年11月16日與蘇聯建交。宣佈對拉美各國實行睦鄰政策,盡量避免公開武裝幹涉。他反對德、日、意法西斯侵略,積極維護美國壟斷資本的國外利益。但早期由於國內經濟危機和孤立主義勢力強大等原因,曾對德、日、意實行綏靖政策。1939年3月德國吞並捷克、9月進攻波蘭後,他才堅決謀求廢除中立法(見美國中立法),制定租借法以支持英法反對德意法西斯。蘇德戰爭爆發後,將租借法擴大到適用於蘇聯。加強軍備,動員美國物力人力支援反法西斯國傢。1941年8月14日與英國首相W.L.S.丘吉爾聯合發表大西洋憲章。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8日美國對日宣戰,加入反法西斯戰爭,在建立和加強反法西斯的大同盟中日益起重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羅斯福積極籌建聯合國。在對華關系上,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放棄一些美國在華特權,並重視中國在維護戰後國際和平中的作用。但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犧牲中國領土主權。1944年10月從中國調回J.W.史迪威後,逐漸執行扶蔣反共的政策。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四屆的總統。1945年4月12日,因腦溢血逝世於佐治亞州溫泉。

  

參考書目

 Samuel Rosenman, ed., The Public Papers and Addresses of Franklin D. Roosevelt ,13 vols, MacMillan Co., New York,1938~1950.

 Rexford G. Tugwell, The Democratic Roosevelt,Deibledaz and Co.,Garden City,New York,1957.

 Frank Freidel, Franklin D. Roosevelt,4 vols,Little Brown and Co.,Boston,1952~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