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侵攻陷拜占廷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後建立的封建帝國。疆域包括小亞細亞西北部巴爾幹半島南部及其附近島嶼。由組成這次十字軍的西歐封建主統治。共持續57年(見十字軍東侵)。

  1195年拜占廷帝國皇帝伊薩克二世(1185~1195,1203~1204在位)被其弟阿曆克塞三世(安基盧的,1195~1203在位)推翻,雙目被刺失明。其子逃往西歐,以資助十字軍和同意東、西方教會合併為條件,要求援兵支持復位。西歐封建建主早已垂涎拜占廷的富庶,尤其是威尼斯為奪取拜占廷的商業利益,多方策動,促使第四次十字軍改變原定進攻埃及的路線,轉而進攻君士坦丁堡。主要由法國與佛蘭德封建主組成的十字軍廢黜瞭阿歷克塞三世。伊薩克二世復位,與其子阿歷克塞四世(安基盧的,1203~1204在位)同為皇帝,並竭力搜刮貢稅,以償付十字軍的錢款,引發君士坦丁堡市民暴動,1204年2月8日市民殺死阿歷克塞四世。數日後,伊薩克二世亦死。於是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

  十字軍占領瞭拜占廷帝國大部地區後,按威尼斯的預謀建立瞭拉丁帝國,推選佛蘭德的鮑德溫一世(1204~1205在位)為皇帝,直接控制帝國1/4的土地。十字軍首領也瓜分瞭大片土地,建立瞭帖撒羅尼加王國、阿開亞(摩裡亞)公國和雅典公國等,成為拉丁皇帝的封臣。威尼斯則割去克裡特島、優卑亞島等島嶼和一些沿海城市。拜占廷科穆寧王朝的皇族們,在帝國殘存的領土上建立瞭尼西亞、伊庇魯斯和特裡比松3個小國,力圖恢復拜占廷帝國,得到希臘人的一致支持。拉丁帝國從存在之日起就岌岌可危,西歐封建主內部不和,希臘人不懈地抵抗,保加利亞、土耳其也在伺機取代。1224年伊庇魯斯取得帖撒羅尼加,1225年尼西亞收復小亞細亞,1235~1236年君士坦丁堡幾被保加利亞的伊凡·亞森二世攻占。1261年7月25日,尼西亞皇帝巴列奧略傢族的邁克爾八世(1259~1282在位)收復君士坦丁堡,恢復瞭拜占廷帝國。拉丁帝國末代皇帝鮑德溫二世(1228~1261在位)逃往西歐,拉丁帝國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