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古羅斯,或羅斯國。9世紀中葉~12世紀初在東歐平原上建立的以基輔為首都的早期封建國傢。

  建立和發展 8~9世紀,東斯拉夫人社會階級分化日益擴大,各部落之間互相攻伐,戰爭不斷,客觀上要求建立國傢組織,以維持社會秩序。在這樣的形勢下,掌握專職武裝的瓦裏亞格人軍事首領被東斯拉夫人新興貴族推上歷史舞臺。862年諾曼人留裏克率領親兵隊在諾夫哥羅德登上王公寶座,建立瞭第一個羅斯王國國。同時,另外兩個軍事首領阿斯科德和迪爾也在基輔建國。879年留裡克去世,奧列格繼任王公,率領親兵隊沿“瓦希商路”(“從瓦裡亞格人到希臘人之路”)南征,占領斯摩棱斯克和波洛茨克等戰略要地。882年占領第聶伯河中遊的基輔城,殺死阿斯科德和迪爾,把羅斯國的首都遷到基輔。開始瞭基輔羅斯公國時期。882~911年奧列格又征服瞭周圍的斯拉夫人各部落公國和非斯拉夫人部落,形成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傢(見彩圖)。與拜占廷的貿易關系是基輔羅斯初期的統治者利害攸關的大事。在奧列格(879~912)、伊戈爾(912~945)、奧爾加(945~969)和斯維雅托斯拉夫一世(969~972)四任公爵在位期間,多次進攻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廷簽訂瞭4個商業性條約(907、911、944、972),保障瞭羅斯人在拜占廷的商業權益。斯維雅托斯拉夫在進攻保加利亞、征服多瑙河下遊後,欲把首都遷至佩列亞斯拉夫利,因遭拜占廷和當地人民反對未能得逞。972年他在撤兵返回羅斯途中遭佩切涅格人伏擊身亡。斯維雅托斯拉夫的幼子弗拉基米爾一世統治時期(980~1015),羅斯國達到鼎盛,成為東歐強國。弗拉基米爾一世娶拜占廷公主安娜為妻,並於988~989年宣佈基督教為國教,強令全體居民接受希臘正教神甫的洗禮,促進瞭基督教文化在羅斯的發展。

基輔羅斯對保加爾人的戰爭(上圖:基輔大公率軍前進;下圖:969年基輔羅斯征服多羅斯達)

  封建化進程和經濟的發展 基輔地區的東斯拉夫人(主要是波利安人)很早就經營農業。隨著封建關系的發展,新興貴族成為封建田莊的經營者。從10世紀中葉起瓦裡亞格人出身的王公和親兵隊也開始經營土地,建立起封建田莊。在智者雅羅斯拉夫統治時期(1015~1054)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有所發展,剝削日益加重,國內階級鬥爭日趨激烈。農民犁去領主的田界、殺死王公貴族的管傢、焚燒主人的田莊等反抗鬥爭不斷發生。為保護封建主階級的利益,雅羅斯拉夫於11世紀30年代編修《古羅斯法典》(又稱《雅羅斯拉夫法典》),規定對於破壞田界、盜竊牲畜、縱火焚燒田莊者都要處以罰金,或抄傢沒收財產,或全傢驅逐出境,或沒身為奴等。

  基輔羅斯的城市出現得較早,手工業和商業有所發展。最古老的城市有諾夫哥羅德、基輔、切爾尼戈夫、佩列亞斯拉夫利、斯摩棱斯克、波洛茨克、普斯科夫等。首都基輔不僅是羅斯的政治、經濟中心,而且建有拜占廷式的索菲亞大教堂和世界聞名的彼舍拉修道院,形成羅斯的文化中心。手工業有冶鐵、金屬加工、武器制造、制革、制陶等。第聶伯河和伏爾加河是羅斯內外貿易的重要商路。基輔羅斯與拜占廷、西歐北歐各國、東方阿拉伯各國有著頻繁的貿易關系。輸出商品有毛皮、蜂蜜、蜂蠟、亞麻等。輸入商品多系貴重織物、有色金屬、香料、藥材等。國傢定期向城市征收“賦稅”。

  國傢的分裂 雅羅斯拉夫死後,他的3個兒子共同執政,羅斯的封建關系又有所發展。封建主不僅直接剝削傢奴,而且開始剝削依附農民,向他們征收實物,導致城鄉人民反封建起義不斷發生。隨著各地大貴族勢力的增強及地方自然經濟的發展,統一的國傢政權日趨瓦解,逐漸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地方公國。12世紀初弗拉基米爾二世·莫諾馬赫(1113~1125在位)曾企圖恢復基輔羅斯的統一,但未能實現。12世紀30年代以後,統一的羅斯國傢已不復存在,羅斯歷史進入封建割據時期。13世紀初臣服於蒙古金帳汗國。1478年為莫斯科公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