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C.傅立葉

  法國哲學傢、經濟學傢、空想社會主義者。1772年4月7日生於貝桑松一個富商傢庭。自學成才。1793年參加裡昂聯邦派起義,一度被捕。1809年後在裡昂、巴黎等地任職員。

 傅立葉認為人類社會應符合一般規律,社會全部進程有上升和下降的波動,每個歷史階段又有其上升和下降時期。沒有純粹的社會,每個社會都存在舊制度的殘餘和新制度的萌芽。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不能長期停滯在一個歷史階段。他把當時的資本主義制度看作是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階段,必定為更高一級的社會制度所代替。傅立葉按照生產的性質把人類社會劃分為原始時期、蒙昧時期、宗法制度、野蠻制度、文明制度、保障制度、協作制度和和諧制度。

  傅立葉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瞭無情的批判,揭露資產階級平等、自由和博愛的虛偽性,指出資本主義工廠是“溫和的監獄”,雇傭勞動是奴隸制的復活,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引起的“多血癥的危機”,貧困由富裕產生。

  傅立葉設想的理想社會是“和諧社會”,社會基層單位是自給自足、獨立的“法郎吉”。法郎吉是傅立葉設想的一種生產消費協作團體。法郎吉投股集資,勞動者和資產者都可入股,人人參加勞動。以勞動、資本、才能(包括知識)三者為標準,按一定比例進行分配。他認為法郎吉比資本主義制度更能合理分配財富,並可以為任何政治制度包括君主制度所采納。傅立葉的學說當時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啟發工人覺悟方面曾起過進步作用,但他幻想用宣傳、說服和示范的辦法實現他的理想社會。他在法國,特別是在美國建立瞭協作移民區進行試驗,結果以失敗告終。1837年10月10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四種運動論》(1808)、《宇宙統一論》(1822)、《新的工業世界》(1829)、《偽實業》(1835~1836)。他還創辦《法郎吉》周刊和《工業改革》期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