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城邦聯盟之一。亦譯亞該亞同盟。在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北部阿哈伊亞地區,西元前4世紀有一個由12個城邦組成的同盟,至西元前4世紀晚期,同盟在馬其頓打擊下解體。西元前280年一些城邦乘馬其頓內亂之機又重新結盟。西元前251年西居昂參加同盟。以後同盟的領域逐漸擴大,至西元前3世紀下半葉最盛時,已經包括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和中部希臘的許多城邦。

  同盟內部各邦一律平等,內政自主,僅在外交和軍事上要求一致行動。各邦公民都擁有同盟公民身份份。同盟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同盟公民大會,每年召開兩次,年滿30歲的公民均可出席並發表意見,但表決時每邦隻能投一票。還根據需要隨時召開人數較少的會議,討論同盟的一些重大問題,或為公民大會安排議程。同盟的最高官員是一位將軍,戰時領兵出征,平時也擁有很大權力。將軍一年一選,卸任後隔一年可重新當選。協助將軍管理日常行政事務的還有10名助理長官。西居昂的亞拉圖從公元前245年起的30年內, 每隔一年當選一次將軍。他當政時期,阿哈伊亞同盟與馬其頓進行瞭多年鬥爭。公元前239~前229年曾與埃托利亞同盟聯合抗擊馬其頓。公元前221年亞拉圖又勾結馬其頓人反對斯巴達。公元前198年,同盟協助羅馬反對馬其頓。公元前146年,同盟在與羅馬的戰爭中失敗,遂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