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年5月在佈宜諾賽勒斯發生的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1806和1807年,拉普拉塔人民抗英鬥爭的勝利,增強瞭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的信心。1808年拿破崙一世的軍隊侵入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被迫退位,西屬美洲殖民統治陷入危機。1810年初,M.貝爾格拉諾、M.莫雷諾和佈宜諾賽勒斯駐軍主要領導人C.de薩維德拉等組織秘密團體,進行獨立運動的組織、發動工作。5月中旬,他們獲悉法國軍隊攻陷塞維利亞以及西班牙“中央洪達”解散,認為由“中央洪達”任命的殖殖民總督伊達爾戈·德·西斯內羅斯已失去權威,革命時機已到。5月22日,佈宜諾斯艾利斯市政議會舉行公開會議,人民群眾聚集在議會廣場上,要求立即罷免總督,成立人民自己的政府。會議參加者分為三派:以殖民官吏為主的一派主張總督繼續執政;獨立運動領導人一派要求罷免總督,通過人民投票建立自己的政府;妥協派則主張由市政議會組織臨時政府。表決結果,多數同意罷免總督,由市政議會組織臨時政府。但市政議會施展陰謀,於24日組成以總督為首的五人洪達。這激起人民群眾和軍隊的強烈反對,群眾再次走上街頭,總督被迫辭職。25日,市政議會重新開會。經過長時間辯論,終於在人民壓力下成立拉普拉塔臨時政府,組成第一屆革命委員會,即第一屆洪達。薩維德拉任主席,獨立運動領導人貝爾格拉諾和J.J.卡斯特利等當選為委員,莫雷諾和J.J.帕索當選為秘書。臨時政府表面上仍以被拿破侖一世囚禁的斐迪南七世的名義執政。為瞭鞏固新生政權並使革命運動向內地各省發展,臨時政府驅逐瞭前總督和檢審庭官員;募捐款項,組建軍隊,準備迎擊西班牙殖民勢力反撲;降低關稅,增辟港埠,發展自由貿易;創辦報紙、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等。

  五月革命推動瞭拉普拉塔地區獨立運動的發展。當地人民經過幾年艱苦的戰爭,於1816年結束瞭西班牙長達幾百年的殖民統治,成立瞭獨立的民族國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