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第二大城市,最大的工業和金融中心,倫巴第區首府。位於波河流域西部,倫巴第平原西北部,扼阿爾卑斯山西段南坡山前丘陵地帶和河湖盆穀的通道,海拔120米。屬溫和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溫涼夏炎熱,1月平均氣溫1.2℃;7月23.7℃。年降水量968毫米。人口156.1萬(1984)。

  城市始建於西元前4世紀,是伊達拉裏亞王朝時期設立的軍事要塞。西元395年為西羅馬帝國都城。9世紀在集市貿易和陸路通衢的基礎上成為工商業中心。11158年和1162年在同神聖羅馬帝國兩次戰爭中,城市幾乎全毀。14、15世紀建為米蘭公國首府。1796年被法國拿破侖占領。次年建為米蘭共和國都城。1861年並入意大利王國。是意大利北部資本主義發展最早、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其工業部門結構發生重大改變,與軍事有聯系的重、化工業部門居突出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嚴重破壞,戰後經濟得到恢復。60年代以來加緊吸引外資、更新技術設備,工業生產發展較快,成為意大利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工業中心。米蘭大工業中心的外圍地帶,特別是附近的河谷通道形成許多相互配合的中、小型工業中心,組成意大利最發達的工業區域。工業部門結構復雜多樣,重工業占優勢,主要有鋼鐵、汽車、電子、電氣器材、機床、化工、飛機、鐵路運輸設備和軍火工業等。鋼鐵以電力煉鋼為主,優質鋼生產比重高。機械和交通運輸工具的生產占重要地位。汽車工業以小轎車生產比重較大。70年代以來,電子計算機和精密機械、儀器儀表等發展較快。化學工業規模大、發展快、綜合利用程度高,主要生產酸、堿基本化工產品和化肥、塑料、化學纖維等。紡織工業為傳統部門,尤以西北部地區的絲織業較發達。還有印刷業和食品工業等。附近丘陵平原地區,乳肉畜牧業和谷物(小麥)、蔬菜、園藝花卉等種植業比較發達。

米蘭市杜奧莫廣場

  意大利北部地區最大交通樞紐。有鐵路通阿爾卑斯山區及中歐和西歐國傢,同國內主要城市有鐵路和公路相接,並有運河通波河支流提契諾河和阿達河。

  意大利北部的古老城市,多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興建的大小教堂和藝術建築,米蘭大教堂是歐洲最大的哥特式大理石建築之一,始建於1386年。著名的拉·斯卡拉歌舞劇院和藏有珍貴藝術品的藝術館、歷史博物館。有米蘭大學等多所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