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大城市和第二大港,西孟加拉邦首府。在恒河三角洲胡格利河東岸,離孟加拉灣約130公裡。大都市區面積1300平方公裡,人口916.56萬(1981)。加爾各答城為其中最大的行政轄區,面積92平方公裡,還有70餘個衛星城鎮,形成印度最大的綜合性城市群。1月平均氣溫20℃,5月30℃,年降水量1582毫米,其中7~9月的季風雨占全年降水量80%。城區海拔平均6米,最高約9米,每當雨季,部分地區易遭水淹。

  地處恒河三角洲水陸陸河海的轉運點,商業發展較早。城北有奇特普塔河、城南有阿迪-甘加爾河圍護,城東5公裡處有鹽湖灘成為自然屏障。城市背靠農業發達的恒河三角洲,經濟腹地廣大,對該城的興起有重要意義。加爾各答原為江邊小村,169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此設立貿易點,並為入侵內地的橋頭堡。17世紀末始建城堡──威廉堡。由於地勢低窪,排水困難,雨季常遭水患,1757年便在加爾各答現址建新威廉堡,城市以此為中心發展起來。1858~1912年為“英屬印度”首府,後遷往德裡,加爾各答仍是全國經濟和對外交通中心。

  恒河三角洲盛產黃麻,起初英國商人通過加爾各答港把黃麻運回蘇格蘭加工外銷。19世紀中葉從英國進口機器,建立瞭黃麻工廠就地加工。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胡格利河兩岸,有近百傢黃麻工廠,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麻工業中心。遂又發展起機械制造業,為加爾各答第二大工業部門,機械產品占全國15%,集中在胡格利河右岸的豪拉。其他工業有紡織、針織、造紙、印刷、人造纖維以及農產品加工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鋼鐵、軍火、車輛、電機和制革業等都有新發展,現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孟加拉灣西海岸最大港口。港區沿胡格利河東岸延伸達40多公裡,計50多個泊位,其中40多個能停泊萬噸巨輪。港口常年吞吐量1000萬噸左右,出口物資約占全國42%,進口物資占25%。輸出粗鋼、生鐵、煤、礦石、黃麻制品、茶葉、糖、皮革和骨粉等;輸入工業設備、優質鋼材、食鹽、石油、水泥和化肥等。為適應外貿需要,70年代又在下遊河口區新建瞭霍爾迪亞深水港區。港區有鐵路支線與幹線銜接,交通便利。城東北有大型的達姆達姆國際機場。加爾各答曾為印度最大的商業中心。1869 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孟買興起,降低瞭加爾各答的地位,但仍有30%的船隻出入加爾各答,金融業務占全國營業總額的1/3,成為印度東部地區的金融貿易中心。

加爾各答的街道

  居民集中在豪拉橋和市中心,除印度人外,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僑民,具有世界性城市的象征。文教事業發達。有著名的加爾各答大學(創建於1857年)等大專院校,為全國培養13%的大學生。市區在胡格利河西岸延伸長達80公裡。市中心廣場為西方模式。市中心以北的舊街區,是國內外經濟辦事機構所在地。最繁華的商業區位於市中心以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