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北端港市和最大旅遊中心。瀕臨直佈羅陀海峽坦吉爾灣口處,北距歐洲大陸僅15公裡,地當地中海一大西洋國際航運要衝,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人口31.2萬(1982)。西元前6世紀腓尼基人始建,稱丁吉斯城。羅馬帝國統治時,改稱毛雷塔尼亞丁吉塔那。西元14世紀時,中國元代航海傢汪大淵曾遠航到此。1471年被葡萄牙人侵佔,自此半個世紀處於殖民者反復爭奪之下。20世紀帝國主義瓜分摩洛哥,1923年正式劃為國際共管城市,由歐洲8國和後來的美國代表組成共管委員會(19400~1945年間為西班牙占領)。1956年國傢獨立收回(1960年完全恢復主權)。丹吉爾灣形勢險要,具備建立良港的有利條件,港外有長1200米的防波堤,港區水深5.8~9米,有5個碼頭。以進口貨運(雜貨)和客運為主。由於達爾貝達港的建設和發展,加之本港設備較差,出口物資(包括皮革、軟木、柑橘、蔬菜、魚類罐頭)占次要地位。1962年定為自由港,1965年辟自由貿易區,促進瞭商業和金融業的發展。工業有紡織、制革、面粉、金屬加工、魚罐頭、軟飲料等。手工業產品有銅器、陶器、地毯、皮革制品等。市區分佈於海濱山坡上,風光秀麗,氣候溫和宜人,為旅遊休養勝地。旅遊業是城市經濟的重要部門。舊城為典型的阿拉伯式城市,多手工作坊、市場和清真寺。下城多現代化建築,馬路寬廣,有商店、銀行和一系列為旅遊服務的設施。在舊城西南,有別墅和許多高級建築物。市內有蘇丹故宮、摩洛哥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古代要塞。設美國大學和北非大學。腹地廣闊,交通便利。有鐵路、公路與首都拉巴特及其他城市聯系。市西南有國際航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