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砂巖峰柱地貌和天然森林公園區。位於湖南省大庸市東北武陵源區。轄張傢界、天子山、索溪峪毗連地域,處於澧水二級支流索水的上遊;從海拔1334米的“兔兒望月”山頂到325米的索溪峪口,相差1009米。地面由西南向東北和緩傾斜,周圍由砂葉巖與灰巖嶺脊環繞,其間面積約100平方公裡的臺狀剝夷面上,發育千崖萬壑,瑰奇多姿的砂巖峰林峽谷地貌,被譽為湘西北武陵山區的風景明珠。

  這一地區地層較古老,分佈晚古生代中晚泥盆世(距今約33.8億年前)的濱海碎屑堆積,經漫長復雜的成巖過程,形成一套主要由肉紅色與灰白色石英巖狀砂巖、石英砂巖、夾薄層粉砂巖及砂質頁巖組合的巖層,膠結緊固致密,具有脆性塊狀結構;厚度達500餘米,由於缺失蓋層,大部裸露地表。燕山運動使湘西北大面積隆起成為緩和舒展的褶皺陸地,這一地區即處於桑植復式向斜內的三官寺向斜往西南揚起封閉段。晚近又受新構造運動掀斜抬升的影響,西北邊緣產生單斜構造,往中部及東南部則呈和緩傾斜狀態,因而大片巖層產狀基本接近水平,巖層頂部仍保持原始層面。在長期地殼運動過程中,巖層受應力作用逐漸發生破裂,目前可見有北東向、北西向和近東西向的幾組垂直節理,為風化剝蝕提供條件。氣候屬季風型雨洪區,流水作用強烈,冬有霜雪寒凍。在以流水為主導,伴隨重力崩塌和生物作用及溫差變化等營力組合作用下,處於掀起和裸露部位的厚層平緩巖體不斷遭受侵蝕切割而逐漸分崩離析、化整為零,形成現存的大小奇峰異石。地區內又有各式方山地形,並有眾多的棱方狀和塔式巖峰及高墻城垛式的峭壁,聳立在溝壑及寨堡邊側。天生橋、仙人橋高跨深澗之上,金鞭溪、十裡畫廊、百丈峽等均為幽深狹長的河谷。富有地區性的石英砂巖峰林特色,比中國其他地區的丹霞、喀斯特地貌顯得獨具一格。

  張傢界與索溪峪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植物繁茂,樹種資源豐富。有珙桐、銀杏、銀鵲樹、香果樹等許多古稀珍貴樹種;馬醉木-黃山松常成巖峰峭壁建群種;巴東莢蒾-楓香、槭樹-仿栗林、楠木林、復穗鵝掌柴-勾栗-黃杞-銀木荷林、杜鵑-枹樹或白櫟林、多種潤楠-稠李-槭樹林等廣佈; 近期營造大片杉、松、檫、臭椿等人工混交林;野生獼猴桃與多種中草藥植物也很豐富。山林間還棲息有獼猴、林麝、巖羊、鼯鼠、靈貓、斑羚、蘇門羚、大鯢、水獺及紅腹角雉、長尾雉、錦雞等珍禽異獸。張傢界已辟為國傢森林公園,索溪峪定為自然保護區。(見彩圖)

張傢界國傢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