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蘇北新辟大型綜合利用河道。為濉河、沱河上遊豫東、皖北洪水另辟出路,減輕下遊洪水負擔,使洪澇和高低水分排,並結合灌溉及城市、工礦供水和航運等多目標而開挖。西起安徽省宿州市西北沱河的七嶺子,東穿京滬鐵路,經靈璧、泗縣,穿越皖、蘇交界處的崗嶺—徐崗,下經江蘇省泗洪縣入洪澤湖的溧河窪,長127公裡。因河線臨近已淤廢的隋煬帝時開挖的汴河故道而名“新汴河”。按5年一遇排澇流量900立方米/秒與20年一遇排洪流量1460立方米/秒設計,50年一遇排洪流量1720立立方米/秒校核。河底寬90~115米,一般挖深與築堤高各為4~5米,兩堤間距350~560米,1966年挖,1971年完成,為豫、皖、蘇3省共同協作治水的成果。河道上建有宿縣、靈西、團結3個梯級的水利樞紐工程等。可渠化通航100噸級駁船船隊,往上經宿縣水利樞紐以上的濉河引河、符離集船閘和濉河,直達淮北煤礦的青龍山港,通航裡程152公裡。新河道建成後已減輕瞭洪澇災害,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