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省會。中國重要輕工業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之一,華南經濟中心。簡稱穗,又稱羊城。位於珠江三角洲北緣,北江、西江舊航道和東江匯合處。轄8區和從化、花縣、增城、番禺縣4縣。面積7434.4平方公裡,人口594.25萬;其中市區面積1443.6平方公裡,人口357.93萬。

  廣州城垣始建於秦,名“番禺城”(任囂城)。秦末南海郡尉趙佗在廣州自立為南越武帝,將城郭向東、西擴展,稱“越城”(趙佗城)。漢武帝帝時番禺屬交州。三國時劃交州東部為廣州,番禺為廣州治所,為“廣州”一名之始。唐時廣州為世界著名商港。宋為中國最大商業城市和通商口岸,城垣多次擴建,形成東、中、西三城。清代城西淤地漸辟為新商業區和住宅區。20世紀50年代初,市區面積僅為36平方公裡,人口110萬。

  市境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東北部的白雲山、岑村大山等為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海拔400米以下,中部是散佈在山地邊緣或錯落在平原之上的臺地,多為紅色巖系,地勢平緩,地質基礎好,是城市和工業建設的良好用地。山地南側,除臺地外,平原廣佈,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蔬菜和副食品生產基地。北回歸線正過市屬從化縣境。1985年12月17日竣工的廣州市標志塔位於北緯32°26′28.44″。市境北有南嶺屏障,南近南海,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熱,冬暖濕多雨,全年均宜農作物生長,四季百花競放,有花城之稱。

  20世紀50年代以來,廣州市已發展為以輕工業為主的城市。早期,輕工業主要有制糖、食品、紡織、造紙等部門。後隨機械電子和石油化工的發展,日用金屬用品、生活用機械、傢用電器、日用化工和塑料加工等輕工業部門得到相應發展,幹電池、手電筒、縫紉機、電冰箱、電風扇、錄音機、照相機等的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手電筒出口量居全國之首,雨傘出口量約占全國出口量的一半。其他百貨五金等傳統的“廣貨”產品在華南地區亦占重要地位。輕工業提供的外貿商品總值占全市外貿商品總值的70%以上。

  珠江橫貫市區,將城市分成河北、河南、芳村等區。市中心及大型公共建築、娛樂場所分佈在河北,市級大型商業服務網點集中於人民南路、西關和北京路、中山五路一帶。市區主要為居住區,間或散佈一些小工業。西南芳村、南石頭一帶是以鋼鐵、重型機械、造船為主的重工業區;東郊員村、車陂等是輕、化、紡和機電工業區;北部槎頭、江村、新市、赤坭等是輕紡、電子儀表及建材等無污染或少污染工業區;河南小港至赤崗有輕紡、機電等工業。內港主要分佈於舊市區珠江沿岸,外港在黃埔、石牌和河南康樂為文化區。規劃建設黃埔、新華、市橋、街口等衛星城。在市區東側正建設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州市珠江之濱

廣州市珠江之濱

  廣州是中國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為海港、河港兼具的綜合性港口。東郊良港黃埔是廣州港外港,碼頭長5007米,泊位44個,其中萬噸級19個,為華南最大水陸聯運港口。港外10公裡處還擴建瞭現代化新港口。廣州港內港是華南河運樞紐,3000噸級輪船可直達市區的白鵝潭。廣州內外河海兩港,遠洋與110個國傢和地區的535個港口聯系,沿海則可與閩、桂、粵及上海等30多個海港通航,內河通過珠江水系聯系華南230多個大小河港。廣州又為京廣、廣九、(廣州—九龍)、廣茂(廣州—茂名)鐵路的交會點。有6條公路幹線溝通省內外的聯系。廣州白雲機場設備先進,有班機通往北京、上海、成都、香港、海口、汕頭、湛江等地,還能直達馬尼拉、悉尼、曼谷、新加坡、雅加達等地。廣州是中國對外開放城市,對外貿易重要基地和旅遊勝地。自1956年以來,每年舉行兩次出口商品交易會。進出口總值次於上海、天津和大連,居全國第4位。廣州風景優美,“食在廣州”素有盛名,加上毗鄰港澳,地處中國南大門的優越位置,使每年進出廣州的流動人口多達1500餘萬人次,其中外賓、華僑,港澳同胞約為1/4。白雲山、越秀山、南湖、番禺蓮花山、從化溫泉等已辟為重要風景旅遊區。廣州又是中國外事往來、對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市內有中山大學、華南工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中山醫科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18所高等院校,又有華南植物園、科學院等科研機構270多個。

黃埔新港鳥瞰

  廣州又是一座歷史名城,鴉片戰爭期間,廣州三元裡人民高舉反英鬥爭的大旗。1911年3月29日孫中山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掀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高潮。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廣州是革命的策源地。中國共產黨在廣州領導瞭“省港大罷工”,“六·二三”反帝鬥爭,舉辦瞭農民運動講習所,舉行瞭廣州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