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大臣。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和百傢之言。在齊受到儒生的排擠,於是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但都未受到禮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長安。後直接上書漢武帝劉徹,當天就被召見,與徐樂、嚴安同時拜為郎中。不久又遷為謁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遷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漢武帝為瞭加強皇帝的專制權力,在以丞相為首的外朝官僚機構之外,另在宮中設立內朝(見中外朝)。。主父偃在內朝備武帝顧問,對當時的政治頗有影響。幾次上疏,都能切中時弊。他認為,諸侯王連城數十,地方千裡,緩則驕奢而為淫亂,急則合縱以反抗朝廷,對加強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因此他向武帝建議,令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為侯(見推恩令),這樣王國自析,諸侯王的權力也隨之削弱。他還提出,徙天下豪傑兼並之傢於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內實京師,外銷奸猾,以達到強幹弱枝的目的;以及設置朔方郡,以省內地轉輸戍漕,加強防禦匈奴等建議。這些建議迎合瞭漢武帝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因此多被采納。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被拜為齊相,揭發齊王奸事,齊王畏罪自殺。武帝以為主父偃曾脅迫齊王,加之趙王也使人告發其接受諸侯賄金,遂下令逮捕主父偃。後被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