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

  即宋太祖,中國宋朝開國皇帝,軍事傢。祖籍涿州(今河北涿縣)。後漢初應募從軍,到後周,始為皇帝衛軍東西班行首。顯德元年(954),北漢勾引遼軍攻後周,周世宗柴榮率軍至高平(今屬山西)反擊,出戰失利,趙匡胤臨危不懼,率騎兵20000主動出擊,轉敗為勝,以功升殿前都虞侯,領嚴州刺史。三年,後周征南唐,趙匡胤率前鋒軍倍道奇襲清流關(今安徽滁州西),斷南唐軍退路,大敗數倍於己之敵,活捉皇甫暉、姚鳳兩員大將。不久,左翼軍占領揚州,南唐軍渡江反擊,左翼軍怯戰,欲棄揚州後撤。趙匡胤守六合(今屬江蘇),以少擊眾,打退南唐軍的反撲,成為後周著名將領。六年,隨同世宗攻占遼燕南三州(今北京南部),累遷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司禁軍大權。十月,周世宗死,幼子宗訓繼位。七年春,趙匡胤在陳橋驛(今開封北)發動兵變,奪取政權,建立宋朝。為鞏固其統治,他剝奪禁軍高級將領和藩鎮的兵權;設樞密院掌管軍政,又設“三衙”(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分掌禁軍,與樞密院互為制約;把廂軍中的精銳選入禁軍;還采取兵將分離和軍隊定期換防等措施,建立一整套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乾德元年(963),湖南王周保權為平定內亂向宋求援,趙匡胤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開始進行統一戰爭。先用“假途滅虢”之策攻滅瞭荊南、湖南兩個政權,後按照先南後北、各個擊破的方略,派得力將領駐守北邊和西北邊疆以禦遼。派主力南征,用13年時間先後攻滅後蜀、南漢、南唐等政權,基本上結束瞭自唐“安史之亂”以後延續200多年的藩鎮割據局面。開寶九年卒。趙匡胤在位16年,在建立軍事集權、推行募兵制、嚴明軍紀、革新兵器等方面都有所建樹,指導戰爭註重瞭解敵情和戰前準備,是中國歷史上頗有作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