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對退守廈門島及其週邊地區的國民黨軍進行的島嶼登陸進攻戰役。

  福州戰役後,人民解放軍第10兵團在主力進行休整的同時,以部分兵力乘勝追擊撤逃的國民黨軍,在閩中遊擊隊和中共地方組織的配合下,9月上旬先後解放瞭惠安、泉州、安海、圍頭、蓮河等城鎮及閩中廣大地區,9月中旬攻佔瞭平潭、南日、湄州等島,為進攻漳廈創造瞭條件。國民黨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廈門分署主任湯恩伯率第8、第22兵團團防守廈門、金門兩島及漳州地區,並指揮位於潮州地區的第12兵團,其中以第68軍及第96軍殘部、第55軍一部駐守漳州及廈門外圍地區。

漳廈戰役

  第10兵團根據第三野戰軍的指示及當面情況,決定首先殲滅漳州及廈門島外圍守軍,爾後攻取廈門島。兵團主力於9月10日前後南下泉州、安溪地區,稍作準備後即於19日發起戰鬥,先後攻占馬巷、同安、長泰、南靖、天寶、漳州、漳浦,至25日,攻占瞭石碼、海澄、嶼仔尾、嵩嶼、集美、沃頭、劉五店等攻廈有利陣地;同時,閩粵贛縱隊攻克瞭平和等縣城。以上地區守軍大部被殲,殘部逃入廈門、東山兩島。

  廈門是中國東南重要的商埠和軍港,為國民黨軍重點設防的島嶼。該島北岸、西岸離大陸較近,便於炮火支援,大部岸灘尚可登陸;北半島地勢平坦,交通方便,南半島多山;鼓浪嶼位於廈島西南側,島小岸陡,易守難攻,是廈門市區的屏障。國民黨軍第8兵團為瞭阻止解放軍的進攻,以第55軍第74、第181師防守北半島,以第29師防守廈門市區及鼓浪嶼,以第166師及第68軍殘部等防守南半島。人民解放軍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決心以第31、第29軍主力分別在鼓浪嶼、石湖山和石湖山東側至五通道地段登陸突破,首先殲滅北半島守軍,爾後殲滅南半島守軍。

  為瞭迷惑守軍,人民解放軍於10月10~13日,以第28、第29軍各一部提前攻占大、小嶝島,湯恩伯發生錯覺,急調第12兵團第11師增援金門。經過充分準備後,第31軍於10月15日14時許,首先對鼓浪嶼發起炮擊。18時起,各突擊船隊陸續起渡,第29軍3個突擊團於22時許在高崎兩側的神山、後蓮尾、鐘宅先後登陸突破,數次擊退守軍的反擊;第31軍突擊部隊遇頂風,當夜攻擊受挫,次日拂曉一部在廈門西北部的寨上登陸成功,並迅速向園山方向發展。16日中午,第31軍登陸部隊攻占瞭北半島之湖裡、塘邊,第29軍登陸部隊攻克瞭園山、方湖等地。守軍慌亂南逃,準備乘船逃跑。第29軍乘勝直插雲頂巖、曾厝垵、黃厝地域;第31軍直插廈門市區。17日晨,第31軍一部攻占鼓浪嶼,11時廈門全島解放。守軍除第166師殘部乘艦逃跑外,其餘均被殲滅。

  此役,共殲國民黨軍近4萬人,解放瞭廈門等重要島嶼,初步取得瞭渡海作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