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字志輔,號虛江,福建晉江人。少年傢貧,好讀書,隨名師習兵法和劍術。父死,襲世職百戶。嘉靖十四年(1535),任千戶,守金門(今屬福建),多次上書陳述禦倭方略,獲兵部尚書毛伯溫器重。二十八年,任參將,奉命鎮壓瓊州(今海南島)黎族人民起義。後轉戰今江、浙、閩、粵諸省,屢次打敗倭寇。三十四年,他與參將盧鏜、湯克寬等率部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斬倭1900餘,焚死溺死倭寇數千,繼而又在陸涇壩(在今蘇州市境)擊敗潰逃的倭寇。三十五年,任浙浙江總兵,大力修造海船,嚴格操練軍隊。先平定浙西倭患,智逼勾結倭寇的賊首徐海溺水而死,又攻克盤踞舟山(今屬浙江)的倭巢,至三十七年,先後斬倭四五千。不久,遭誣陷發配大同(今屬山西),受到大同巡撫李文進賞識,參與籌劃軍事,造獨輪兵車,大破敵陣。四十一年,調任福建總兵。次年,會同副總兵戚繼光、廣東總兵劉顯攻克倭寇據為巢穴的平海衛(今福建莆田東南),斬倭2200餘,救回被掠民眾3000餘,收復興化城(今莆田)。四十三年,改任廣東總兵,屢敗倭寇,威名大振。倭寇聞“俞傢軍”至,皆恐,盜首伍端自縛請降。經四個月激戰,大敗侵擾廣東潮州、惠州的倭寇2萬餘。他與戚繼光等部配合作戰,至四十五年,東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俞大猷從軍50載,嚴於治軍,先計後戰,不貪近功。強調“藝精則膽壯,膽壯則兵強”(《正氣堂集》卷十一)。抗倭戰功卓著,雖屢遭誣陷,受挫不餒。卒後,贈左都督。著有《正氣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