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貨幣供求決定一國國際收支狀況的國際收支理論。強調國際收支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決定國際收支的關鍵是貨幣需求和供給之間的關係。

  起源與發展 1752年英國哲學傢D.休謨在《政治論叢》中提出瞭所謂“物價-現金流動機制”,闡述瞭在國際金本位制下各國國際收支具有自發調節的功能。20世紀40年代,E.M.伯恩斯坦等人認為,一國信貸擴張和貨幣供應量與國際收支狀況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各各國不同程度的信貸擴張將導致相應程度的國際收支變化,但論證是不系統的。50年代,J.E.米德首先系統提出貨幣分析法後,許多經濟學傢又作瞭進一步的研究。貨幣分析法在其正式形成過程中分成兩個學派。一派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基地,代表人物是該組織前研究部主任,丹麥經濟學傢J.J.波拉克。該學派所建立的模型可用於宏觀經濟管理,在隻能得到有關貨幣統計的最基本信息的情形下尤為適用。這種貨幣分析法被廣泛應用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其成員國的業務之中。另一派是在R.A.芒德爾和H.G.約翰遜的領導下,於60年代在芝加哥大學發展起來的。該學派沿用瞭M.弗裡德曼現代貨幣主義的某些理論,但他們又否認同弗裡德曼領導的國內貨幣主義有任何聯系。貨幣分析法在70年代中後期盛極一時,至今仍是分析國際收支問題的一種重要理論。

  理論核心 貨幣分析法首先假定:①從長期看,一國處於充分就業狀態,貨幣供給不影響實際產量;②貨幣需求是收入、價格和利率等少數幾個變量的穩定函數;③國內價格、利率和收入等變量都是外生的,不同國傢的商品或金融資產價格維持在同一的水平上,即存在所謂“一價定律”;④由國際儲備資產變化引起的貨幣供給增減不會為貨幣當局的政策活動所沖消,來自貨幣市場的任何失衡都反映在國際儲備收支上。

  根據上述假定,貨幣分析法采用最簡單的數學模型來表示其中心理論,即:

HRD
式中H代表貨幣供給, R代表國際儲備, D代表貨幣當局持有的國內金融資產即國內信貸。從上式可以看出,一國的貨幣供給分成兩部分:國內創造部分 D和來自國外的部分 R。國內貨幣供給的變化既可由於國內信貸的變化造成,也可以由國際儲備資產的變化造成。假定在較長時期貨幣供給 H 等於貨幣需求 I,對上式稍加變化,則有:
RHDID
即          國際收支差額=貨幣供給-國內信貸

                 =貨幣需求-國內信貸 可見,國際收支是與貨幣的供給與需求相聯系的一種貨幣現象。國際收支逆差和儲備的流失意味著國內貨幣供給過度;國際收支順差和儲備的增加意味著國內貨幣需求過度。在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必定會出現與之相應的變動,或者是國內信貸D增加,或者是減少貨幣供給量H。從短期看,貨幣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額反映在國際收支的儲備項目變化上。在固定匯率制下,國際收支均衡就是儲備項目不發生變化。在自由浮動匯率制下,貨幣供給和需求的相應變化可使國際收支自動平衡。

  既然國際收支本質上不過是一種貨幣現象,因而國際收支失衡就隻能用貨幣政策來糾正。各種調節方法,如貶值、關稅、進口限額、外匯管制和減少支出的吸收政策等,隻有在它們相對於貨幣需求減少瞭貨幣供給,或相對於貨幣供給增加瞭貨幣需求時,才可能糾正國際收支逆差。例如,貶值隻有通過改變國內價格水平,從而提高國內實際貨幣需求或減少國內貨幣供給,才會使國際收支暫時得到改善。因此,控制國內貨幣增長率是保證實現國際收支均衡的最有效方法。

  貨幣分析法不僅對全面反映國際收支的儲備項目作出分析,而且對經常帳戶項目和資本帳戶項目的分析也有貢獻,這主要體現在波拉克模型和多恩佈茨模型中。波拉克模型是固定匯率制下的國際收支調整模型,它引入瞭時間變量,突出瞭貨幣自動調整機制的作用,使貨幣分析法的理論動態化。多恩佈茨模型對一價定律和貶值進行瞭深入分析,認為貶值並不引起相對價格的變化。雖然貶值確實會引起國際收支順差,但這種影響隻是暫時的,國際收支差額仍然由貨幣供給多少來決定。

  評價 與國際收支吸收分析法相比,貨幣分析法不僅把研究的范圍從經常項目擴展到整個國際收支,而且還論證瞭一國國內貨幣供求狀況與國際收支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是它的主要貢獻。對這種理論的主要批評是,它論述的是長期均衡因素,無論這些因素在說明發展趨勢時多麼有力,但在用來分析中短期動態時則肯定受到限制。其基本假定,如一價定律和高效率的國際商品和貨幣市場,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始終存在。另外,貨幣分析法在強調貨幣對國際貨幣調節的作用上也走上瞭極端。

  

參考書目

 J.A.Frenkel & H.G.Johnson ,ed., The Monetɑry Approɑch to the Bɑlɑnce of Pɑyments ,Allen & Unwin,London,1976.

 H.R.Heller & R.R.Kinderberg,ed.,The Monetɑry Approɑch to the Bɑlɑnce of Pɑyments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ashington D.C.,197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編,楊京平等譯:《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運用》,中國金融出版社,北京,1988。(IMF,Applicɑtions of Mɑcroeconomics ɑnd Microeconom-ics,IMF,Washington D.C.,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