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統計方法對各類商品價格及其變化進行整理和分析。社會經濟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內容 包括:①價格資料的收集。a.在建立價格臺帳的基礎上,按照各級政府的綜合管理部門和各行業系統的要求,自下而上填報統計報表。b.對一定時期內某地區或行業的有關商品價格情況進行專門調查,如抽樣調查、重點調查、普查或典型調查(見統計調查)等。②價格資料的處理。a.計算商品的平均價格。對單項商品平平均價格的計算方法主要有簡單算術平均、加權平均和混合平均幾種。b.計算各種商品的比價和差價,如工業品比價、農產品比價、工農業產品比價,以及在商品流通的不同環節、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差價等。c.編制商品價格指數。根據上述商品平均價格和商品的比價、差價計算,可以按商品的種類及范圍、斯限長短、對比基期、流轉環節和價格形式等編制不同的價格指數。③價格資料的分析。a.可用經過加工處理的按期填報的價格統計資料為基本依據,對各種商品的價格變動作經常的、系統的分析。b.采取典型調查的方法,就價格統計資料所反映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專門的研究。

  主要任務 在中國,是將各種商品價格錯綜復雜的變動情況整理成系統、綜合的價格動態指標。由此可以分析各類商品價格和社會價格總水平的變動原因和趨勢,及其對社會生產、市場供求平衡、國傢財政和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影響,從而為國傢制訂價格等社會經濟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據。

  中國的價格統計,分為中央或地方政府的統計和業務主管部門的統計,前者一般是對國民經濟中各種重要商品的價格、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他有關數據的統計;後者一般指對本部門主管的單項商品價格及有關數據的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