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凡勃倫

  美國經濟學傢,制度學派主要代表人物。出生於威斯康辛州的馬尼托沃克一個挪威移民傢庭。1884年在耶魯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後來歷任芝加哥大學、斯坦福大學、密蘇裏大學經濟學講師、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講師。主要著作有《有閑階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1899)、《企業論》(1904)、《工程師和價格制度》(1919)、《不在所有權和最近的商業企業:美國狀況》(1923)等。

  凡勃倫認為,人類社會經濟生活有兩個主要制度,一是生產技術制度,另一是私有財產制度。這兩種制度都以人類的本能為基礎,前者建立在“改進技藝”本能的基礎上,後者建立在“追求利益”本能的基礎上。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兩種制度各有具體的表現形式。在現代社會中,兩種制度分別表現為運用技術進行機器生產的“機器操作”和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經營”,前者的特點是大規模生產,提供充裕的產品,後者的特點是隻關心盈利。於是“機器操作”和“企業經營”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資本主義的弊病來源於二者的矛盾,即來源於“企業經營”對“機器操作”的統治。由於這種統治,企業力圖把價格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限制生產的發展和技術的采用,由此導致經濟蕭條。

  凡勃倫進而指出,正是由於“機器操作”和“企業經營”的對立,現代社會也就相應地分為兩個階級,即企業傢和技術人員。企業傢占有企業,經營企業,追求商業利益。技術人員管理“機器操作”,管理生產過程,但受制於企業傢。因此,應當對現代社會的弊病負責的,不是管理生產過程的技術人員,而是支配技術人員的企業傢。但這個矛盾將在社會進化的過程中得到解決,這是因為,技術人員的重要性將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而日益增大,他們不僅能聯合行動對付企業傢,而且有必要這樣做。假定技術人員做到瞭這一點,那麼他們隻要實行普遍怠工或總罷工,就足以使整個工業體系癱瘓,從而迫使企業傢作出讓步。

  凡勃倫預言技術人員的掌權是社會進化的必然趨勢。他認為,一旦技術人員掌權後,追求商業利益的“企業經營”將被拋棄,生產和企業經營之間的矛盾也將消除瞭。他預言,在美國,前景將是出現一個所謂“技術人員蘇維埃”。

  凡勃倫的這些經濟觀點對後來的制度學派經濟學傢有著重要的影響,成為以後的新制度學派理論的基本內容和進一步論述的出發點。但是,盡管凡勃倫在批評資本主義制度方面有不少可以肯定的論點,而他的理論體系則是庸俗的、非科學的。他回避瞭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而是把生產(“機器操作”)和經營(“企業經營”)之間的矛盾說成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樣一來,似乎資本主義生產是完善的,一切災難都是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不當所造成的,這顯然歪曲瞭主要矛盾的性質。至於凡勃倫把技術人員同企業傢之間的對立視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階級對立關系的論述,不僅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階級對抗不見瞭,而且技術人員被抬高到“救世主”的位置上,社會主義制度也被換成瞭所謂“技術人員蘇維埃”。這純粹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論調。

  值得註意的是,凡勃倫是較早地重視消費問題研究的經濟學傢,他在運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消費問題時,提出瞭一些觀點,這些觀點至今仍未失去其意義。例如:①凡勃倫認為,社會上一直是兩種消費方式並存,即一種是傢庭內部生活中的消費方式,另一種是大庭廣眾中的消費方式。前一種消費比較簡陋,後一種消費比較奢侈。由於社會上對一個人的看法往往不是根據這個人的實際才能或品德,而是根據他的消費標準來決定的,所以人們便傾向於擺闊氣,在大庭廣眾中維持較奢侈的消費方式。於是消費成為榮譽的象征,也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沉重的負擔。②凡勃倫認為,當社會上存在著不同的階層和不同的消費方式時,較低階層的消費總是以較高階層的消費作為爭取實現的標準的。因此,即使是極窮困的傢庭,也會設法來表現自己,讓男子盡力工作,而讓妻子有一些裝飾來打扮。對於人們總是想用較高階層流行的消費方式作為標準這一點,凡勃倫把它歸結為心理因素(虛榮心)作用的結果。③凡勃倫認為,消費方式是易奢不易儉的,也就是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是因為,一個人如果已經從較低的消費標準上升到較高的消費標準瞭,如果他想再退回來,就會被社會所輕視,斥責為吝嗇,而他本人如果已經習慣瞭較高的消費標準,要想再降低它,精神上也會感到痛苦。凡勃倫的這些論述,在後來的消費經濟學中都得到足夠的重視。現代西方消費經濟學著作一般都把凡勃倫看成是有影響的早期消費經濟學的研究者。

  

參考書目

 J. Dorfman, Thorstein Veblen and His America,Victor Gollancz Ltd.,London,1935.

 J.A.Hobson,Veblen,Chapman & Hall,London,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