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拿破崙(1769~1821)專政期間所頒佈施行的經濟立法。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於1794年7月雅各賓專政崩潰後結束,在此後的幾年內,法國的政局一直動盪不安,經濟上一片混亂。國內投機活動猖獗,黑市交易盛行,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極其嚴重。在這種形勢下,拿破崙於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發動政變,執掌政權,建立起軍事獨裁統治,直到1815年最終失敗。

  主要內容 拿破侖政權是代表金融資產階級和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它竭力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積極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除瞭在法律上采取措施,連續制訂瞭三個旨在維護資產階級私有財產權的重要法典,即1804年頒佈的民法典、1807年頒佈的商法典和1810年頒佈的刑法典之外,還實行瞭一系列經濟政策:①其中心任務是大力扶植工商業的發展。為瞭促進工業生產和貿易活動,拿破侖政權一方面大力推行保護關稅政策,不斷提高進口稅率,阻止外國工業品進入法國市場;另一方面對本國工商企業給予種種幫助,如撥款補助,發給津貼,進行國傢訂貨,獎勵使用機器,開展競賽活動,實行專利權制度,舉辦博覽會等。在各生產部門中,政府重點照顧軍事工業,使其能適應戰爭的需要。此外,還大力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的部門如甜菜制糖工業等,以減少對國外的依賴。為瞭使這些措施能夠有效地實行,政府還專門設立瞭管理機構,其中起瞭較大作用的有“民族工業獎勵會”(1801)、“作坊和工廠管理委員會”(1810)、“工業和商業部”(1811)等,1800年創建的法蘭西銀行(見彩圖),作為法國的金融中樞,所起的作用更為巨大。②積極發展對外貿易。拿破侖政權為瞭適應大資產階級的需要,始終不遺餘力地幫助其擴充經濟實力,奪取國外市場。在專政期間,法國一直與歐洲各國處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從國外掠奪財富、資源和土地,擴大海外市場,奪取歐洲及世界霸權。因此,法國與歐洲其他國傢特別是與當時在工業地位上遠遠超過它的英國發生瞭極其尖銳的矛盾。為瞭從歐洲市場上排除英國的強大競爭,拿破侖於1806年頒佈瞭著名的“大陸封鎖法令”,禁止歐洲大陸各國與英國發生任何經濟聯系。這種封鎖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對法國工業的發展起瞭推動的作用,一度擴大瞭法國的商品輸出。③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拿破侖政權采取瞭一系列措施,對農業進行瞭許多改良。如在耕作技術上推行新的輪種制度,頒佈保護森林、禁止濫伐樹木和盲目開荒的法令,對新作物的種植或擴種原有的作物給予獎勵。除此之外,拿破侖政權還從西班牙掠取瞭大批美利奴羊,使本國的養羊業得到較快的發展。

1800年的法蘭西銀行

  實施的結果 拿破侖時期的上述經濟政策,促進瞭法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在此期間,工農業產量和國內外貿易量都有瞭較大的增長。生產技術的提高也很快,特別是在工業中使用的機器逐漸增多,一些規模巨大的企業相繼出現,資產階級手裡積累的財富迅速擴大。正是由於這些經濟政策的實施,奠定瞭法國產業革命的物質技術基礎。在拿破侖時期結束後不久,產業革命就在法國開始瞭。但這些經濟政策中也包含瞭一些消極的成份,產生瞭一定的破壞作用,主要是因為它們同拿破侖專政的軍事侵略性交織在一起,又多半是在無休止的戰爭年代裡施行的,所以使法國經濟在拿破侖帝國後期,出現瞭財政困難、物價上漲、原料和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尤其是大陸封鎖政策的實施,影響瞭法國工業原料的來源,給法國自身造成瞭惡果。

  

參考書目

 樊亢、宋則行主編:《外國經濟史(近代現代)》第1冊,第3章,人民出版社,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