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杜爾哥

  18世紀後半葉法國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傢。重農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於貴族傢庭。1743~1747年在巴黎聖敘爾皮斯神學院學習,1748年轉入巴黎索邦神學院,翌年被推選為名譽副院長。1751年放棄神神職,改而從政。1752~1761年間在巴黎歷任公職。在此期間,他曾於1753~1756年陪同商務監督 J.C.M.V.de古爾奈(1712~1759)到法國外省視察。1765~1766年間,他和A.斯密在巴黎相識。1757年,他也曾是F.魁奈的座上客,見到瞭魁奈和他的若幹徒黨,但他沒有參加他們的派系活動。

  1761~1774年,他任利摩日地方行政長官,在管治區進行若幹整理賦稅、廢除徭役的改革。177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即位後,他一度出任海軍大臣;不久,調任財政大臣。在任期內,他試圖進行多方面的財政改革,其措施集中於1776年初所擬定的六個法令中。其中之一是在全國取消徭役制度;之二是廢除行會;其餘四個則是試圖取消若幹苛捐雜稅。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杜爾哥試圖預先采取法國革命的措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 I,第42頁)。這些法令國王同意瞭,樞密院通過瞭,但議會不予備案。國王迫使議會服從。但這些侵犯特權階級權益的措施引起瞭宮廷和貴族的強烈反對。是年5月杜爾哥終於被免職,法令也隨之被取消。

  主要著作 杜爾哥的主要經濟著作是1766年寫的《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當時,有兩個即將回國的中國留學生受托於回國後將中國情況向在法國的師友作報告。杜爾哥草擬瞭一系列的問題以便他們在報告中作答。為瞭使他們瞭解問題的意義和要求,他在問題的前面寫瞭這一篇分析性的引言。1769年,在P.-S.杜邦·德·奈穆爾(1739~1817)的勸說下,杜爾哥將本文投稿於《公民日志》,分期登載於1769年10號、12號和1770年4號,在1770年2、4兩月發行。

  杜爾哥生前發表的文章還有1756年刊載在《百科全書》上的《集市與市場》和《基金》等。1753年,他還將英國人J.塔克(1712~1799)的《有關商業的重要問題》譯成法文,並於1755年出版。

  但是,在利摩日長官任內,他給上級寫瞭大量的關於經濟問題的備忘錄和給民眾的公開信;在部長任內,在所頒發的法令前面,他每冠以說明有關原理的前言。這都是有關他的經濟思想的重要文獻。這些文獻和1759年寫的《古爾奈的頌贊》,都被匯集為《杜爾哥全集》,於1809~1811年發表。

  經濟思想 古爾奈對杜爾哥的經濟思想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更重要的影響來自魁奈。雖然杜爾哥沒有參加魁奈這一派的活動,但舉凡創自魁奈的重農學派的基本理論,如自然秩序、自由放任、純產品、農業優先地位、社會經濟劃分、單一地租稅等,杜爾哥幾乎無不接受。

  但杜爾哥對於重農學派的基本理論不是“述而不作”,而是有所發展。他的體系更少封建主義外觀,“純產品”作為自然賜予,不知不覺地成為土地所有者取自土地耕種者的無償的剩餘勞動。在魁奈的社會階級劃分的基礎上,他進一步在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內部又各自再劃分為資本傢和工人。資本傢靠資本,使別人從事勞動,通過墊支而賺取利潤,而工人則除瞭能把自己的勞動賣給別人外,就一無所有。他對資本的類別和作用作瞭進一步的分析,從而論證瞭利息、利潤的合理性和其在作為資本收入本質上的共同性。在杜爾哥那裡,重農體系發展到最高峰。(見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重農學派)

  

參考書目

 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第2章、第6章,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R.L.Meek,The Economics of Physiocrac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