κ.Β.奧斯特羅維佳諾夫

  蘇聯經濟學傢。1917年畢業於莫斯科商學院。1914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佈)。1922年以後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最初在普列漢諾夫國民經濟學院講授政治經濟學,先後任該院工人系主任、副院長(1922~11929)。1930年當選為共產主義科學院院士和主席團委員(1930~1936)。以後歷任蘇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1947~1953)、科學院副院長(1953~1962)等職。在此期間還在莫斯科大學(1943~1958)、蘇共中央高級黨校(1939~1950)等院校兼任教授和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1939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53年為院士。並曾擔任《經濟問題》雜志主編(1948~1954)。蘇聯經濟學術團體聯合會主席團主席(1961~1969)。

  奧斯特羅維佳諾夫的主要著作匯編為《奧斯特羅維佳諾夫選集》(兩卷本):第一卷《前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政治經濟學》(1972),第二卷《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問題》(1973)。

  奧斯特羅維佳諾夫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20年代下半期和И.Α.拉皮杜斯合著的《政治經濟學和蘇維埃經濟理論》。書中除敘述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外,還用相當的篇幅敘述瞭蘇維埃經濟即過渡時期經濟的理論問題,這是在教科書中系統地敘述蘇維埃經濟理論的最初嘗試。該書關於社會主義的論述包含有一些重大的理論錯誤,如認為政治經濟學的對象隻是資本主義經濟,否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存在(直到第6版才修改瞭這一論點);提出價值規律隻是在自發經濟中起作用的規律,到社會主義社會,價值規律則會完全消亡等等。

  在30年代中期以後的10年,奧斯特羅維佳諾夫主要研究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形態的經濟理論問題,他是蘇聯最早把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作為獨立的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傢之一。

  從40年代中期以後,奧斯特羅維佳諾夫一直主要從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他的主要工作是主持編寫蘇聯第一本包括社會主義部分的廣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他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問題提出瞭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觀點。他主張社會主義的起始范疇是公有制,因此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該從分析公有制入手。他認為公有制不等於生產關系的總和,而是整個生產關系總和中有決定性影響的一部分。他贊同基本經濟規律的概念,認為它的基本內容是表現生產的目的和達到目的的手段的統一,它反映瞭基本生產關系。

  奧斯特羅維佳諾夫在40年代就主張國營企業間交換的產品是商品,1951年他接受瞭斯大林的生產資料非商品的觀點,1956年以後又回到自己原來的立場。他認為商品生產是從資本主義社會遺留下來的,不應該從社會主義社會裡去尋找商品生產存在的單獨的原因。他在40年代就承認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作用,但認為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受到限制的。他反對社會主義經濟是一種商品生產的觀點,反對“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提法。在價格形成問題上,他反對C.B.馬雷舍夫(1877~1938)的生產價格論和Л.Β.坎托羅維奇(1912~ )的“客觀評價”論,而主張價值應當作為制訂正確的價格政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