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企業一定時期內實現利潤總額占生產資金占用量的百分比,是反映經營效益的一個綜合性經濟指標。生產資金占用量中的固定資金應按固定資產原值和淨值分別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資金利潤率還可以分別計算固定資金利潤率與定額流動資金利潤率。並運用上述公式計算部門(行業)的平均資金利潤率。

  不斷降低成本,減少資金占用量,加快資金周轉速度,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利潤是社會主義企業提高資金利潤率的重要途徑。在資本主義經濟中,資本利潤率反映著資本傢墊付資本的增殖程度,體現著資本傢對工人的剝削的關系和資本傢之間爭奪剩餘價值的關系。由資本追逐利潤的動機驅使,在競爭的無政府狀態下,資本在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不斷流出和流入,引起各個部門利潤率的平均化趨勢。因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平均利潤率表明,工人不僅受直接雇傭他們的個別資本傢的剝削,而且受整個資本傢階級的剝削。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消滅瞭資本對勞動的剝削,利潤率的高低,反映著勞動者運用公有生產資料,通過勞動創造的剩餘產品價值與生產資料占有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利潤率越高,創造的剩餘產品價值越多,對社會的貢獻越大。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利潤率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綜合指標,由於企業的生產規模,技術裝備水平不同,用利潤的絕對額是難以衡量各個不同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的,而把不同企業的利潤和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利潤率進行比較,可以反映各個企業和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工作質量。把企業的利潤率同部門平均利潤率比較,具有鼓勵先進,鞭策落後的作用。資本主義經濟中,平均利潤率一經形成,各個生產部門的資本傢所獲得利潤,就不再是他本部門所生產的剩餘價值,而是一定時期內一切生產部門的社會總資本提取的剩餘價值總額的一部分,即每個個別資本按照它在社會總資本中所占的比重而取得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