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一種形式。即預算單位用自己的收入抵補自己的支出後,差額列入國傢預算。收入大於支出的差額按規定上繳國傢預算,支大於收的差額則由國傢預算撥款補助。

  差額預算管理的具體形式有三種:①“全額管理,定額補助,超支不補,結餘留用”,即在全面核定單位業務指標的基礎上,按照特定的業務計算單位(如醫院病床數、門診人次數等)核定一個補助定額,由國傢財政按核定定額撥給;在事業計畫、收費標準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由單位位自求平衡,年終超支不補,結餘留用。②“全額管理,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餘留用”,即在全面核定單位收支的基礎上,根據其業務和收支情況,確定一個或幾個支出項目(如工資、離退休人員費用、房屋大修、大型設備購置等)費用開支數額,由國傢財政按核定數額撥給,包幹使用,其餘各項開支由單位用自己收入抵補,年終超支不補,結餘留用。③“全額管理,差額補助(或差額上繳)”,即在全面核定單位收支的基礎上,支大於收的差額由國傢財政撥給,年終超支不補,結餘留用;收大於支的差額,上繳國傢財政或上交其主管部門,用於調劑事業費不足。

  實行差額預算管理,使單位的收支發生直接聯系,有利於調動單位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加強財務管理,促進事業發展;也有利於簡化資金的繳撥手續,提高工作效率。這種管理形式適用於有穩定和經常性業務收入的事業單位,如國傢舉辦的醫院、體育場館、劇場、藝術表演團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