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鶴齡

  中國話劇、電影演員。字季年,曾用名季燕。出生於天津東郊赤堿灘貧農傢庭。6歲時,由在外謀生的父親接往市區求學。8歲喪父,由四叔接去北京撫育。中學畢業後,一度回鄉務農,不久又離傢出走,挑過貨郎擔,當過油鹽鋪夥計、碼頭工人。這這些經歷和體驗為他後來的表演藝術打下瞭堅實的生活基礎。

  1928年,魏鶴齡考入山東省立實驗劇院,刻苦學習,成績突出,在塑造《名優之死》中劉振聲形象時,嶄露頭角。30年代初去杭州、吳興等地演出進步話劇,並參加由左翼劇聯領導的五月花劇社,演出田漢的《亂鐘》、《戰友》等劇,劇社遭查封後,他應吳興民眾教育館的邀請,協助組織業餘性質的葡萄劇社,從事群眾戲劇運動。1932年起他在上海參加“劇聯”組織的春秋劇社,演出《名優之死》、《梅雨》等劇。1933年,他在上海戲劇協社演出的《怒吼吧,中國!》中扮演第二船夫。1933~1935年,他演出的劇目還有《放下你的鞭子》(飾父親)、《月出》(飾警長)、《梁上君子》(飾小偷)等,特別受到人們贊賞的是在熊佛西的《醉瞭》中創造的劊子手王三的形象。1935年6月~1937年6月,他先後在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及上海業餘實驗劇團創造過好幾個出色的舞臺人物形象,如《娜拉》中的阮克醫生,《欲魔》中的長工,《武則天》中的唐高宗,《太平天國》中的蕭朝貴,《原野》中的仇虎等。同一時期他參加拍攝瞭《桃李劫》、《貂蟬》、《馬路天使》等多部影片。

  八年抗戰期間,魏鶴齡主要在重慶、成都參加中電、中萬、中華劇藝社等劇團,演出瞭《民族萬歲》、《上海屋簷下》、《塞上風雲》、《群魔亂舞》、《國傢至上》、《結婚進行曲》、《金玉滿堂》等大量劇目,出色地創造瞭《忠王李秀成》中的李秀成與《正氣歌》中的文天祥等動人形象。1939年還拍攝過《中華兒女》、《長空萬裡》等影片。

  抗戰勝利後拍攝的影片有《聖城記》、《追》、《哈爾濱之夜》、《烏鴉與麻雀》等多部影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魏鶴齡主要從事電影工作,但也參加話劇演出。1949年上海剛解放不久,他參加瞭上海戲劇電影工作者協會主辦的規模盛大的《怒吼吧,中國!》的演出,再次創造瞭第二船夫的形象。其後,在《法西斯細菌》、《傢》和《幸福》等劇中都塑造瞭動人的形象。1959年10月,為慶祝建國10周年在上海戲劇學院演出的《關漢卿》中出色地創造瞭關漢卿的形象,這是魏鶴齡的最後一次舞臺創造。魏鶴齡的表演藝術,具有樸質、平易和不事雕鑿、渾然天成的風格。

  魏鶴齡是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理事,1961年起任上影演員劇團副團長,1979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