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內斯特羅伊

  奧地利劇作傢、滑稽演員。父親是捷克人,為維也納有聲望的律師。內斯特羅伊曾在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律。1822年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演員,自1823年起先後在維也納、阿姆斯特丹、佈呂恩、格拉茨等地任話劇演員。在格拉茨期期間,迅速成長為一名深受觀眾歡迎的滑稽演員,並開始嘗試劇本創作。1831年進維恩劇院當滑稽演員,受到劇院經理卡爾(1787~1854)的賞識。除演出外,他每年還要為劇院創作3~4出戲。1845年跟隨卡爾進入利奧波特城劇院,卡爾死後該劇院由他領導,直到1860年退休。內斯特羅伊作為演員,喜歡即興表演,在一些為官方認可的劇目中,借即興表演加入一些尖刻辛辣的諷刺,並常常為此觸犯官方,被罰款或坐牢。1861年他遷往格拉茨,臨死前還回維也納做過兩次長時間的客串演出。

  內斯特羅伊一生共創作83部劇本,其中《惡魔隆帕齊瓦嘎本都斯,或三個墮落的人》(1833)被稱為魔術笑劇,是內斯特羅伊第一部成功之作。劇中三個墮落的人中有兩人具有奧地利傳統喜劇中醜角的特點,作者通過對他們肆意揮霍的描寫,表達瞭他的社會批判觀點。《樓上樓下,或幸運多變》(1835)是一出大眾戲劇。描寫兩個貧富懸殊的傢庭通過偶然機遇,貧者變富,富者變貧。內斯特羅伊的創作偏重於娛樂和消遣。作者對於下層人民形象的刻畫比上層人物形象要生動得多。《他要開個玩笑》(1842)描寫一個頑固的小商人,為瞭阻撓侄女同一個窮小夥子的婚姻,被店夥開瞭許多玩笑,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厭世者》(1844)描寫一個富裕的資產者,在同一個農村姑娘的愛情中看到瞭生活的樂趣,克服瞭厭世情緒。《窮鄉僻壤的自由》(1848)描寫瞭奧地利小城鎮上的進步勢力與反動勢力圍繞1848年革命問題所展開的爭論,影射瞭當時的政治事件和梅特涅等政界人物。劇本被稱為革命喜劇,是內斯特羅伊戲劇創作的一個高峰,後被當局禁演。1848年革命失敗後,作者仍然忠於革命理想,並創作瞭一出大眾戲劇《老夫少婦》(1849),呼籲對政治犯實行大赦。這出戲直到1890年才被修改後出版。這是作者政治上最尖銳的作品,它描寫瞭一個在某小侯爵領地宰相府任文書的安東·弗蘭克納因從事革命活動遭到緝捕,富裕的磚廠主冒著生命危險,犧牲傢庭幸福掩護瞭他,最後爭取到大赦的故事。內斯特羅伊還按照大眾戲劇的傳統,創作過一些戲謔性劇作,如《不要桂冠,也不要討飯棍》(1835)、《猶滴與霍洛費爾納》(1840)、《湯豪澤》(1857)等。這些作品表現瞭作者的現實主義藝術觀。他反對任何理想主義的模仿,力圖以諷刺性幽默和滑稽進行社會性批判。

內斯特羅伊飾演《學校裡的壞蛋》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