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劇院。20世紀60年代後,美國紐約原與百老匯商業戲劇相對抗的外百老匯戲劇也漸趨商業化,演出費用不斷上漲,於是一些新劇作傢便另闢蹊徑,在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館、酒吧、頂樓、地下室或教堂以更低的成本演出各種更為新穎的實驗劇,由此產生瞭外外百老匯運動。這項運動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是愛倫·斯圖爾特。她是一位黑人婦女,原是服裝設計師,1962年同劇作傢保羅·福斯特合作,在曼哈頓東區第九街租瞭一處地下室,內設25個座位,上演新劇作傢的戲劇。次年,她在第二大道開設瞭一傢拉媽媽媽咖啡館,內設74個座位,1965年上演的莫瑞·希斯格爾的《打字員》和1966年上演的L.威爾遜的《愛爾德裡奇的白霜》獲得公眾的好評。

  1966年,劇作傢湯姆·奧霍根率領拉媽媽咖啡館演員赴歐洲輪回演出,取得很大的成功,被譽為“新美國戲劇”,由此而獲得國際聲譽。

  斯圖爾特在這段期間發現和培養瞭一大批新劇作傢,1970年,拉媽媽咖啡館改名為拉媽媽實驗戲劇俱樂部,移至東區第四街一座新整修的大樓,內設兩座劇場,由此成為一個世界性組織。美國《紳士》雜志把愛倫·斯圖爾特列為世界最重要的百名婦女之一,她也被稱為“外外百老匯之母”。

  愛倫·斯圖爾特的實驗戲劇俱樂部至今仍是美國一些希望在創作、導表演、舞美設計方面試行創新的戲劇藝術傢向往的聖地。